新华社总社来涉调研新华社旧址改造和陈列布展情况

涉县文物保护中心
创建于09-04
阅读 3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9月3日,新华社总社办公厅档案处处长、研究馆员张涵,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万京华,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高级编辑李江涛,研究院新闻业务编辑室主任编辑罗婷,新华社河北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范世辉,新华社河北分社办公室副主任李玉卉到涉县西戌镇,对新华社旧址改造和陈列布展情况开展调研,并就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等工作做出指导。邯郸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晓峰、市委宣传部外宣交流科科长宋欣,涉县县委副书记张海军,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荣,西戌镇党委书记张炜,县文保中心主任李彦林陪同。

      张涵一行先后来到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太行红色新闻文化陈列馆,旧址核心6号院和西戌镇政府,通过聆听现场讲解、实地调研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涉县在旧址改造、文物保护、陈列布展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西戌镇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新闻文化之乡”,1947年,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新华社转移到西戌村继续战斗工作,是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基地,在新中国新闻和广播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当时,新华总社、新华社临时总社、太行记协等一大批机关驻扎在这里,廖承志、石西民、徐迈进、梅益、温济泽、朱穆之等一批红色新闻的核心人物在这里战斗生活,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张涵一行参观了当年新闻工作者生活和战斗的工作室,详细了解到中宣部、新华社等机构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红色新闻文化事业的发展历史,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为新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深深震撼。

随后,张涵一行来到太行红色新闻文化陈列馆,参观了抗战时期新华社在西戌镇沙河村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感受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张涵一行来到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新华总社旧址(一号核心区)——6号院落,调研文物修缮保护情况。

      6号院落是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新华总社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开始,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涉县文物部门和西戌镇全力争跑,争取专项修缮资金100万元,本着以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目前主体完工,下一步将在陈列布展上再做文章,争取成为涉县展示红色历史的又一个重要场所。

座谈会上,张涵处长对我县在旧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上做出的大量工作给予了肯定。她指出,涉县红色文化深厚,抗战时期为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希望涉县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深挖红色历史,广泛征集历史资料,为国家的历史研究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老区贡献。

      涉县县委副书记张海军对张涵处长一行表示了热烈欢迎,对上级部门对我县红色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怀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我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涉县相关责任单位,要做到提高认识,强化站位。大家要认识到,涉县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正因如此,涉县才有了当前卓越的发展和成绩,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优势,将其发扬光大,让涉县“红色老区”的品牌更加闪亮夺目。第二,要做到顺势而为,抢抓机遇。现如今,国家对红色文化历史的研究和革命文物保护非常重视,我们要抓好这一机遇,深入挖掘涉县红色历史资源,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支持,让涉县红色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第三,要形成专班,加快推进。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职能部门要充分交流,深入合作,加大力度,形成合力,全面推动旧址保护工作,让此项事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涉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荣、西戌镇党委书记张炜、文保中心主任李彦林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

图片:宁红刚

文字:张   捷

编审:王书俊

终审:李彦林

涉县文物保护中心

电话:0310—3897872

地址:涉县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楼 北9楼 914室

阅读 3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