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科学的行动指南。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学校美育肩负着新的使命和作为。
此次《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围绕“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让教育焕发美的光彩”这一主题展开。本次线上圆桌论坛共有1.5万人次在线收看。
贝尔路小学主校区孟繁亮校长受邀参加此次论坛活动并进行了题为《好的教育是一段美的历程》的分享。
完善的美育起着重建民族文化精神和熔铸现代人格的重任。近年来,贝尔路小学主校区一直在多元开放的美学视域下,通过课程统整、环境创设、链接生活等,不把美育简单划归为艺术教育,而是融入整个学校系统,以美的尺度丈量学校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追求新时代美育的精神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孟校长从“顶层设计,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落实,提升依托学科的质量发展”“凸显特色,建立文化自信的浸润行动”“凸显特色,建立文化自信的浸润行动”这四方面介绍了我校的美育工作。
孟校长指出我校美育教育的宗旨,是使儿童身心的解放和生命的完整幸福,涉及儿童生活的全部领域,是为了培养审美思维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校构建了“万物有光·润泽生命”课程体系,从四个维度组建了社团:教师工作坊、学生工作坊、家长与社会资源工作坊、校级工作坊。
我校认真落实教育厅“七个一”美育工作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一节特色课;隔周一节书法课,每班一个合唱团,每周合唱一小时;每周一节劳育课,每年一个实践周”,让美育课程的思维变革真实发生,更好地更充分地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目前我们已形成“育人目标”和“学科目标”两个维度护航学生学科美育。
我们基于内蒙古在地风物,构建“一班一课程,一物一世界”的万物启蒙课程。我们将沙漠、草原、湖泊、山脉、森林、高原内蒙古六大地貌在地风物构成了六色内蒙古课程群,打开了儿童经由故乡认知世界的社会化学习之路,实现了在贝尔路小学的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可以看见内蒙古。
根据万物启蒙课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级部艺术展示,每个教室的一板、一墙、一角都自带光芒,班级的墙上布置了形式多样、别具风格的学生作品,有羊皮画,有石头摆台,有创意松果胸针、动物迷宫桌游等等。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反映出的是一种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教育情境,这里更是记录班级活动轨迹的地方,是班级课程的体现,让教育空间成为教育资源。
万物有光!从审美的角度表达教育更容易看得到教育的“初心”——引领孩子向美而生、向光生长。美育就是让每个贝小的孩子通过六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的、幸福的、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