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第一步,做好分离不焦虑——琼海市教育幼儿园山叶园区缓解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攻略

Wendy
创建于2024-09-02
阅读 3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园是孩子独自去探索世界的起点,他们即将迈入集体生活,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面临和亲人较长时间的分离,此时“分离焦虑”就这样悄然而至,那么怎样缓解分离焦虑,让我们从容面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分离焦虑?

       所谓入园分离焦虑,就是指幼儿进入幼儿园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行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面临一次入园分离焦虑。

幼儿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

入园焦虑的表现有哪些?

       由于生活背景和教养方式不同,每个孩子个性特征不同,导致孩子入园后表现出来的焦虑行为会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以下表现,可初步判断其是否产生入园分离焦虑:

1.怕生、强烈抵抗

       这些幼儿一般表现为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或只黏着一个老师。或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2.拒绝吃东西、喝水

        有的家长在家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3.体质敏感、不愿来幼儿园

       由于新环境使幼儿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抵制情绪较大,晚上易哭闹。

4.尿裤子、尿床

       由于教师掌握幼儿的生活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可以,这种状况会逐渐减少。

5.恋人恋物

       要教师抱、喂饭、注视、陪着睡觉,牵着老师的手、衣角,跟着老师走。恋物的对象主要是指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枕头、布偶、水杯等物品,也包括幼儿园的某一件物品。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入园焦虑?

        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环境变化:幼儿园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与家庭环境截然不同。教室布局、装饰、作息时间等都与家里不同,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

       2.分离恐惧:孩子一直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入园意味着与亲人长时间分离,这种分离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

       3.社交压力: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关系,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不太善于社交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从而产生焦虑。

       4.规则适应:幼儿园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按时午睡、排队、遵守课堂纪律等,孩子可能会感到受约束,不适应这种规则的约束。

      5.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如果孩子在入园前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基本生活技能,可能会在幼儿园里感到无助和焦虑。

      6.家庭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或溺爱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独立性差,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

      总之,孩子出现入园焦虑是正常的反应,家长和教师需要理解和耐心引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

入园分离焦虑如何缓解?

       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送孩子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所以,要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放心,孩子才可能安心。

幼儿篇

01

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提前给孩子熟悉幼儿园。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家长给孩子看看幼儿园的图片,或者公众号,一起看看里面有趣的各种活动、各种好听的故事,与老师视频聊天,认识老师。明确告诉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美好:“幼儿园很漂亮。”“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还有很多不同的玩具,还能学到很多新本领。”

02

大胆表达需求

       家长要为孩子做正能量的引导,鼓励孩子与老师建立信任,在遇到问题时愿意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如在入园后孩子愿意跟老师说:“老师,我要尿尿拉粑粑”“老师,请帮我换条裤子”“老师,我想少/多要一点”“老师,我身体不舒服”等。

03

学会与同伴交往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带领孩子去熟人家做客,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也可以请小伙伴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和道具,组织孩子们一起游戏和活动。孩子在与同龄伙伴游戏过程中,能学会合作、遵守规则、遵守秩序、学会等待、学会大方的交换、学会请求帮助、学会拒绝不合理等社会性技能,有效的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04培养自理能力

  1.学会自主进餐

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是父母辅助进餐,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 要开始引导幼儿自主进餐,会用勺子是开始独立进餐的关键。

2.学会主动喝水

        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杯子,幼儿用水杯喝水可以锻炼孩子双手协调能力。洒几次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找到不洒水的技巧。从现在开始,家长要放手,引导孩子知道渴了主动喝水,和幼儿园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有助于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会独立穿脱衣服

       会辨识、收纳自己的衣物,能够穿脱简单的衣物。集体生活中,教师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物的意识和穿脱衣物的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4.会独立如厕

         能够独立如厕的孩子,入园后会更从容,过渡期更短。所以,平时事事包办的家长们,不要再提醒孩子该上厕所、帮他穿脱衣裤了,让孩子学着自己来。培养孩子独立大小便的意识,需要大小便时能够自主上厕所、脱穿裤子,便后冲厕洗手

  家长篇

01

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焦虑不仅仅会出现在幼儿身上,家长也可能出现各种焦虑情绪,毕竟是幼儿第一次独自去面对一个新环境。但不管是不舍还是焦虑,我们在幼儿面前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切忌持续焦虑。幼儿心思细腻敏感,对亲近者的情绪感知异常灵敏,如果家长在幼儿面前太担心,他们可能会更没有安全感。

02

不心软妥协

       有些家长认为入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今天送到幼儿园大门口,明天再真正交到老师手上,其实这样只会纵容孩子,让他以为上幼儿园这件事是可以想办法逃避的——只要哭闹,就可以不上幼儿园。那第二天再送的时候,孩子的哭闹反而会变本加厉。

03

坚持接送孩子来园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会影响饮食和休息,容易上火。家长就想上几天,休息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但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再来幼儿园时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的新入园孩子,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让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可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坚韧的性格。

      家长们应遵守幼儿园接送的相关规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家人,每天定时接送,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家长应多做正面的行为,用积极的语言方式,增强幼儿上幼儿园的积极性。

阅读 3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