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长,齐聚力量———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实验小学 赵吉丽
创建于09-01
阅读 2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分、秒》

时间:2024年8月31日

主持人:刘怡馨

主备人:彭虎、林艳飞、朱玉芳

参与教师: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学——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看似简单实际复杂,为确保教学的质量,教师的集体教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活动,它能更好地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教师们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见解,体现出教师不同的个性和魅力。相信我们教师相互学习、启发,定能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今天,三年级数学组老师们对本册第一单元《时、分、秒》3 个学时,进行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三种指针的联动性,准确读出时间,相对来说较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运用实际模型,让学生能在操作中感受, 并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在计算时间时,初次接触时刻和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在表达上还有困难,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

教学重点:

1.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彭虎、林艳飞、朱玉芳老师在这 3 个课时的教学建议有:

1.关注学生的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如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0秒有多长?1分能干什么?......在体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估一估时间的长短,多次估计、调整,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 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时,可以引入数轴来直观表示“时间”,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而且在思考如何画时间轴时,需要应用所学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科书资源。

        例如,“1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可以选择现场口算、朗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坐等活动,可以在课上布置、猜想,让学生课后去验证。又如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进200米”等例子,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组内讨论

  然后大家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所欲言,尤其是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的突破,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

       姬存丽老师提到:在解决问题时的正确格式的书写问题这一困惑点。经过大家共同探讨得出两种情况:①20 分-5 分=15(分)②8 时 20 分-8 时 5 分=15 分

❎错误情况 8:20-8:05=15 分

先导课

9月3日,赵琬青老师在三年级十班执教先导课《秒的认识》。赵老师的课堂温婉大气,思路清晰,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让学生正确的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

结语

  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是教师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能够有力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真正做到了“聚而有收,离而有获”。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阅读 2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