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教师的意义在于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视野、增强人文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和树立榜样作用。8月30日上午,彭晨、陈震寰、宋玲玲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共沐书香,阅见美好”读书分享会。
工作室主持人彭晨老师基于阅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分享了以“深入语篇研读 深化主题建构”为主题的读书成果。在分享中,彭晨老师首先呈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如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是指什么?英语教学的语篇分析到底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针对不同体裁的语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等。
然后,彭老师基于本书的主题框架简要阐述了各章节内容,即第一章——英语教学的语篇分析框架;第二章——What:理解语篇主题语境和内容;第三章——Why:明确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第四章——How:识别语篇的组织特征;第五章——语篇分析的四种课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各章节的理解。
最后,彭老师以一个语篇为例,具体解析了如何分析语篇内容,并基于该语篇特点设计语篇教学,间接回复自己在读书之初提出的困惑。
在分享《致青年教师》一书的过程中,孔亚楠老师说到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倾尽全力。孔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思考。
宋玲玲老师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宋老师觉得窦老师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陈震寰老师在分享《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时提到,本书作者帕克·帕尔默所说的“共同体”,事实上就是指由教师、学生以及他们学习的对象、交流的方式构建而成的。在这个“共同体”的内部,作为“主体”的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甚至也不仅仅是他们所要学习的学科与内容,而是由这一切所聚拢而成的积极、主动、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存在。“共同体”这一设想除了要求师生具有平等、积极且富有活力的交流之外,关键是要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共同体”内部的伟大事物所吸引。当教师和学生为了同一个伟大的事物踏上旅途时,教师要有所保留地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他们就成了共舞的舞伴,相互扶持帮助,共同讨论探究。
杜娟老师分享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作者以恳切的言辞告诫我们,教育不应只是机械的知识传授,更不能沦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仅仅按部就班的教书匠,而应当怀揣着教育的理想和热情,努力成为教育的艺术家。
令杜老师印象较深的部分是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书中提到: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重任,这绝非一份简单的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杜老师说每当她想到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又充满好奇的眼睛时,她就深知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让我们教师群体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
阅读,让世界更宽广;分享,让心灵更贴近。愿我们都能成为阅读的传播者,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