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符合年龄的期望

艾米亲子园
创建于09-01
阅读 3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知名学者鲁道夫•斯坦纳在 《人学》中指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孩子的意志也会跟着提升和强化,并且由单独的生理冲动和直觉的行为,拓展到更具意义、责任的积极行动,逐渐发展出超我。最典型的就是从“我要”的观点,拓展到 “你要”的利他性质。但在这期间,所谓的负责任的行为需要慢慢培养,并且在每个阶段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

       四岁以前的孩子就是受内在指引的召唤,边做边学。他们不停地动,是因为身体发育需要靠每块肌肉的动作,做出不同的联结,他们无法安安静静地听课或坐好。通过玩耍,他们更能够体会到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掌握度,并确立自己与外界的关联。

       所以父母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和关注,这是早期亲子教育的重点。孩子们失控、冲动,而且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他们我行我素的行为、活泼好动的天性常常被父母视为麻烦和耗电,而父母的每一句 “不行”〝不可以”,也会被暂时视为耳边风,这样的状况大约会持续好几年。与此同时,孩子也无法不受外界的影响,他们会行动化、独断专行,进而产生连锁效应。

       在Emma 两岁多的时候,她常常学习弟弟的行为,我们常常问她:“为什么你要学弟弟呢?”她给了身边的大人内心最真实且纠结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控制不住,我看到他爬上去的时候,我也想爬上去,好快乐。”

       当时的我们一直疑惑孩子是否真的能不受影响,且具备自制力。当我们获得这个答案的时候,开始转换教养态度,给予示范多于询问。我发现,当我淡定地跟她讨论她的行为时,特别有效。她会将这些反刍到刚刚发生的事件上,在泡澡、玩游戏、讲绘本的时候,再说一次给其他照顾者听。

        有一次我跟她说:“刚刚弟弟把东西吐出来的时候,你也跟着吐出来,让妈妈有点苦恼,你那时候怎么了?”Emma 说:“我也不知道,觉得他那个表情很好笑,就想要变得很好笑,就跟着吐出来了。我说:“是啊,弟弟的表情真的很逗趣,但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笑不出来吗?”Emma 说:“不知道。”我说:“是因为妈妈买菜很不容易,每一次做饭都花好长时间,你们在那里一边吃一边吐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难过。这么有营养的东西,很多都吐在地上,就不能吃了。这样你们不能健康地吸收,妈妈也很难过,花很长时间准备的心血不被珍惜,你觉得该怎么办?”“就捡起来啊!”她立刻跑去捡。

       隔天她跟奶奶说的是:“我每天做饭很辛苦,要准备很长时间。我的孩子不吃就算了,还吐在地上,要我怎么办?”奶奶听了都啼笑皆非,觉得她怎么这么可爱,也慢慢从她的复述中了解我们的育儿日常,到后来这些都变成了新的话题。

       两到六岁的孩子就像大人的镜子,有样学样,也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能很快地学习大人的情绪和想法,我们得记住“恒温教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典范。

阅读 3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