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办公场所的“牌子乱象”由来已久,翻阅政府文件可以发现,好几年前从中央到地方就在紧盯基层牌子“多、杂、乱”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但“百牌大战”的现象,却总是呈现“整改—复发—再整改—再复发”的特点,这让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不禁发问:“牌子大战”缘何不止?
迎检留痕、论“迹”不论“绩”的作风造成形式主义泛滥。一些地方将某项工作是否落实或者某项事项是否下沉粗暴地理解为是否挂牌了。“牌子=留痕”、“有迹>有绩”的扭曲观念正是让“滥挂牌”现象在基层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过于注重“留痕”工作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和业绩,不仅无法让工作落实到位,也虚耗了基层干实事的时间精力。
上下不通、考核细则不匹配的现状造成内在逻辑无法改变。考核细则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考核细则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痕迹管理,如牌子的数量、文件的完备性等,而忽视实际工作成效和业绩,就会引导基层单位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迎检留痕上,而非实际工作的提升上,那“牌子大战”的现象永远不会消失。上级单位若想减少不必要的挂牌现象,则必须修改考核细则,把基层工作人员真正从“牌子压身”的现状中解脱出来。
针对牌子大战的状况,我们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变。首先,减负可以从拆庙开始,把不必要的工作废止,不必要的机构和负责人转岗,先把有形的牌摘下来。然后,需加强对牌子授予的监管,严格审批程序,避免过多过滥的现象。同时,引导各级单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牌子数量论英雄的错误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实际工作与群众需求,而非仅仅追求牌子的数量和表面的光鲜。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违规挂牌、滥用职权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相信通过综合施策和久久为功,“牌子乱象”能够摆脱故态复萌的循环,彻底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