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我发现奶奶的一些饮食和储存食物习惯对健康不是特别好,其中一点是亚硝酸盐。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亚硝酸盐的知识,再根据奶奶的饮食和储存食物的习惯,选取不同的食物样品,用观察记录和图片形式,探究食物样品亚硝酸盐的变化。
关键词:亚硝酸盐、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结论
一、 探究问题
暑假,我在奶奶家住了几天,我发现奶奶有个习惯,就是把吃不完的饭菜都存起来,第二天加热后继续吃。奶奶的冰箱里经常存满了好几天前的菜,等到不能吃了,才扔掉。虽然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在书中看到过,饭菜放置过久,或者反复加热会产生亚硝酸盐,对健康是很不利的,我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让奶奶知道这一点。
二、 探究原理及过程
(一) 资料查找
要探究这个问题,首先,我要先了解:亚硝酸盐是什么?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哪些?亚硝酸盐的危害是什么?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查到了下面的知识。
1. 亚硝酸盐是什么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它也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肉制品有美观的颜色,同时它也是一种防腐剂,可抑制微生物的增值。
2. 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哪些
(1) 颜色鲜艳的熟食。有些熟肉制品表面颜色特别鲜艳,可能是用了酱料或者色素,但是切开后里面颜色也发红,那有可能就是商家为了防腐和美观添加了过量的亚硝酸盐。
(2) 刚做好不久的腌菜。 蔬菜腌制半个月左右的时候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建议在吃腌菜的时候要么在刚腌制几个小时内吃,要么在间隔二三十天之后再吃,这样相对安全一些。
(3) 放久的绿叶蔬菜和剩菜。放久的绿叶蔬菜和剩菜中自身的硝酸盐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大家一定要注意起来。
(4) 久煮的火锅汤。有研究显示,火锅涮的久,涮锅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不断上升。
(5) 隔夜的凉拌菜。隔夜的凉拌菜即使看上去很新鲜,但过了一晚之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非常高。
(6) 海鲜干货。 海鲜干货如果不新鲜了就会有刺鼻的味道,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也是很惊人的。
3. 亚硝酸盐的危害是什么
(1)中毒
亚硝酸盐会导致人体出现中毒的症状,患者可以表现为头晕、头痛,指端与肢端,还有舌尖、嘴唇都可以出现发绀、发紫的现象。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
(2)消化道肿瘤
长时间服用亚硝酸盐,还会导致患者的消化道出现病变,在胃酸等环境下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等反应生成强致癌物N一亚硝胺,从而引发消化道肿瘤,严重的还会导致消化癌。
(二) 设计探究方案
1. 调查奶奶的饮食和储存食物的习惯
我用视频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奶奶的饮食习惯,奶奶爱吃咸的东西,如咸鱼、咸肉等。她爱吃腌制的食物,如腊肉,酸菜等。奶奶习惯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放到冰箱里,第二天加热后吃,如果没有吃完,第三天加热继续吃。对于瓜果蔬菜,奶奶都是随意放置,有时候叶子发蔫、发黄还继续烧起来吃。按照奶奶的说法,加热过了,就没有细菌了,如果扔了太可惜了。
2. 设计探究方案
我要根据奶奶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存储习惯,挑选几种食物作为样本,再选几种我经常吃的食物作为样本,它们分别是:酸榨菜(切条)、腊肉(切小块)、咸鱼干(切小块)、米饭、鲜肉饼(肉末),炒白菜(切小块),还有新鲜的蔬菜。然后,根据观察和检测,我再记录不同时间后(刚烧好、24小时后加热、48小时后加热、72小时后加热、96小时后加热),这些食物的外观、气味、手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3. 购买材料及测试原理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购买了亚硝酸盐快速检测管(湖州艾维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定方法主要是重氮偶合比色法,通过亚硝酸盐与检测液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其颜色深度与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
(三) 过程记录
接下来,我们将样本加工后,根据奶奶的饮食和习惯做好观察和数据记录。
三、 数据整理分析和结论
根据饭菜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加热十分钟后的观察记录, 我将数据整理分析如下:
以上所有样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加热后,在外观上出现颜色加深,气味发生变化,手感发生变化。在24小时内,所有亚硝酸盐检测都是没有粉色的。但是在48小时的观察中,我发现酸榨菜、炒白菜和咸鱼的气味发生很大变化,并且米饭和咸鱼的亚硝酸盐检测似乎有一点点粉色。到了96小时,所有的样本(除了鲜肉饼和腊肉)都能看到一点点粉色。
总结:所有样本放置24小时后加热食用,应该都处在安全的范围,素菜类、海鲜类食物和米饭最好不要放久置48小时,肉类不要超过72小时,蔬菜放置过久也会产生亚硝酸盐。
四、 结束语
通过实验我更清楚地了解到有关亚硝酸盐的知识,也将这些知识用图片和观察记录的形式告诉奶奶,让奶奶采用健康的饮食和储存食物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们一起克服了困难。我明白只有通过数据才能证明真理,我学习了探索精神,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耐心、细心,要坚持不懈。由于考虑到操作的规范性等问题,本次实验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今后,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会继续探索的。
参考文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858013549931392&wfr=spider&for=pc
附件:观察记录
附件:实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