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研究

金铭同学
创建于2024-08-30
阅读 4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7日 晴

夏日里,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晚上,我和家人们踏上了一段寻蝉之旅。我们先来到小区的一棵大树下,树干上布满了一个个疙瘩,咋一看,像极了好多蝉,把我们吓了一跳。我低头一看,地上很多死去的成蝉。妈妈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虽然有了手电筒的光,但还是很暗。我们绕着树找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一只还未蜕壳的蝉。 妈妈急忙把它抓起来,放进盒子里。

      我们回到家,迫不及待观察起蝉。可是过了两个小时,蝉好像并没有要蜕壳的意思,我们只好将手机架在旁边录,一家人就去睡觉了。

7月8日  晴

 早上,我睁开眼睛就来看蝉,蝉已经蜕完了壳,盒子里留下一个蝉蜕和一只奄奄一息的白蝉。我急忙拿起手机,想看看金蝉脱壳的过程,可是手机没电关机了。当我们充好电看记录时,发现在蝉蜕壳前,手机就已经关机了,真是太遗憾了。白蝉的翅膀被不明黑色液体黏在盒子上了。我上网一查,原来这黑色液体是蝉的体液,在蝉受伤时会流出,而刚刚蜕壳的蝉,身体非常柔嫩,此时,稍有不慎就会受伤。

7月9日 晴

      晚上,我又和家人一起去捉蝉。我们来到一棵大树旁,只见上面有五六个蝉蜕。我伸手去抓,其中一个并没有其它蝉蜕那么硬,我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有多想,就继续去别的地方找了。我们找了一圈都没有收获,可到家一看,盒子里竟多了一只蜕变过的蝉。这只蝉与之前看过的蝉不同,它全身都是粉色,只有翅膀是绿色的。我们赶紧动手为蝉做了一个窝,因为我推测蝉的生存需要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只可惜盆摘的土中水太多了,蝉没抓牢树枝掉进了泥坑里。爸爸只好用一次性筷子将它夹出来。这时蝉的翅膀已经被黏在身上了。真希望它的羽翅能渐渐变干,变硬,顽强地活下来。

7月10日  晴

早上,蝉经一晚的挣扎,已是满身黑色的体液,再也飞不起来,它爬到盒子边缘,想要爬走。到了中午就死了。

8月7日   晴

为了拍到更完整的蝉蜕壳视频,我们决定继续找蝉。晚上七点左右,我们来到公园,因为公园里有很多柳树,而蝉喜欢栖息在柳树上。我们来到一棵柳树下,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一只巴掌大的蜘蛛,守在柳树的树洞旁。我仔细一看,树洞里有一只死去的红色眼睛的蝉,我上网一查,这是一只中华红眼蝉,我想要却不敢抓。今晚,我们找遍了公园,也没找到蝉。

      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似乎最近很少有蝉鸣声了,我又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在立秋之后,成蝉的数量就会变少,剩余的蝉也会交配产卵后死去。于是我就决定研究蝉体内的营养成分。

8月8日  晴

真是幸运的一天,一位环卫老人在扫地时,捡到了一只表面完好无损,但死去了的黑蝉,正准备扔掉。妈妈正好路过,见了赶紧把它要过来。我们把它冷冻,等待显微镜寄来。

8月24日 晴

      显微镜终于到了,姐姐先教我怎么用显微镜,我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姐姐教我如何做玻片标本,我们先找到一只小蚂蚁做试验。姐姐先将蚂蚁放在玻片上,在滴入少许清水 ,盖上盖玻片,就可以观察了。

我的蝉是雄蝉,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肌,而雌蝉却没有。

      我们开始解剖蝉,先剪下它的翅膀,剪下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图是放大后的知了翅膀,其中粗是蝉翼骨架,骨架类似于人体骨骼,起到保护蝉翼,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现在我们看到蝉翼表面附着很多脏东西。这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粉尘。蝉翼具有清洁灭菌、疏水的功能,可以为蝉在雨中飞行提供保障。

      我再在倒数第三节剪了一刀,用镊子夹出一些黄色的不明物体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见肉质干净,没有寄生虫。

      我又往里剪了一点,用镊子夹出了一些米黄色的物体,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中看到大大小小的无数小圆球就是蝉体内的球蛋白。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难怪这么多人把蝉作为美味佳肴呢。

      我继续往里剪,不知是我剪坏了,还是冷冻后的蝉结构冻坏了,找到的发音肌与网图不同。

      这一次的解剖让我对蝉的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让妈妈上淘宝买白蝉活体继续研究。

8月30日  雨

      晚上,妈妈买的一批白蝉到了,我又开始了蝉的解剖。我把蝉的倒数第三节剪开,挤出一些透明的液体滴在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想这次看到的才是真正的球蛋白,物镜在最下面时只见一个个模糊的、年轮一般的小圆形,随着镜头往上调,小圆球逐渐变清楚,我用手机记录下了显微镜下的状态。

00:36

      通过实验研究,我对蝉的身体结构更加了解,也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做实验就是在一次次不完美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完善的过程。

      

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每一次的改进,都是对自我能力的提升。‌

——END——

阅读 4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