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足迹122北苑街道 中仓街道 永顺镇 寻通州兵营旧址 访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

马导
创建于06-16
阅读 6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日期】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活动范围】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中仓街道、永顺镇辖区【线路沿线看点、古迹】通州西关清真寺、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富育女校教士楼、百友楼旧址(国保)、北京护校洋楼(国保)、协和书院教士楼(国保)、博唐亭(国保)、潞河中学早期建筑(国保)、大顺斋、通州北齐长城遗址(区保)、通州兵营旧址(市保)、三义庙(区保)、潞河医院旧址(登记)、北苑街道办事处、京兆男子师范学校教室(区保)、中山街关帝庙(登记)全程步行约7.0公里。【活动特点】徒步,一天活动【活动强度】无【道路状况】柏油马路【行进方式】公交+徒步【参观预约】X【美食】X【集合地点】806路大北窑南站【集合时间】8:00【天气预报】星期四通州区多云转小雨,23℃~37℃西北风2级。

通州西关清真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玉带河西街67号 ,总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新建的西关清真寺在建筑方式上古今结合,布局简洁,建有五间开脸、进深三间的礼拜殿,礼拜殿南、北有六间殿房,在南六间殿房南侧,是四层的现代化楼。由于辽金,以至到元代,四处的回族逐渐在北京各地定居下来,通州地处运河北端,是做生意者的理想之地,也就成了回民的聚集场所,回民笃信奉伊斯兰教,进而清真寺遂即而建。原来在通州西门的清真寺,由于城市规划,搬迁,在通州区玉带河西街复兴里北侧重建。重建工程2012年5月11日动工,2014年3月30日以崭新的面貌正式落成,总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重建的西关清真寺,四四方方,有古、有今,还有点现代化,清真寺布局简单明子,建有五间开脸、进深三间的礼拜殿,礼拜殿南、北有六间殿房,在南六间殿房南侧,是四层的现代化楼,因地方有限,清真寺的很多功能和事务都进了这座大楼。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富育女校教士楼、百友楼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64189909 39.89940093)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镇玉带河西街28号(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1866年美国基督教牧师富善创建安士学道院,1900年庚子之役烧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建教士楼,次年改校名为富育女子学校。共有三座小楼,均为砖木二层结构。百友楼建于1929年,东西向二层楼,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大式作法。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北京护校洋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64347016 39.89875693)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玉带河西街24号(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护士学校内有洋楼4座,两座为清末美国传教士宿舍楼;另两座,为1922年所建,为美国所办护理学校办公楼,均为西洋楼风格。两座洋楼乃美国传教士用“庚子赔款”所建,是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另两座洋楼乃美国传教士所办护理学校而建,是西方建筑文化与先进医护管理文化传入北京地区的历史见证,反映了通州运河文化的包容性。另外,此处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务人员,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有卓越贡献,历史价值很高。

潞河中学早期建筑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路135号(潞河中学),通县潞河中学主要以五座近代建筑而名声显赫,卫氏楼(1902年)、谢氏楼(1903年)、饭厅(老膳厅1919年)、文氏楼(1923年)和潞友楼(1935年),所有的校友都以此为傲,这种以建筑环境形成校园的凝聚力的现象在老牌大学很常见,而在老牌中学就很少见了。潞河中学以近代建筑群与自然园林环境和谐相处而闻名全国,可我觉得,通县洛河中学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建筑本身,也不是建筑的布局,而是早该报废的建筑还在使用,只能说是个奇迹。如果说1902年这些宿舍和教室非常先进,这些外来图纸建造的低层砖木结构建筑,经过60年后依然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教室,因为60年代大多数农村学校还在清代所建的寺庙建筑中,而改革开放之后,这些老掉牙的建筑过了安全期限,如果不经过伤筋动骨的大修,肯定不会批准继续做校舍使用。比如核心建筑谢氏楼,1976年大地震基本废了,现在建筑是1987年重建的,保持外立面不变,或者内部布局不变。文氏楼和潞友楼都着过火,这些房子房顶经常漏雨等等,木质材料腐朽,所以,我也不纠结建筑内部的原真性,木构也可以换成钢筋水泥,安全使用是第一位的,而接近120年的学校建筑仍然在使用,没有改变是不可能的,而保证建筑外立面样式,就是延续一个美丽的神话。                                                               1、潞河中学建筑布局的密码,北京建筑大学王晓俊老师对早期潞河中学建筑布局的演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潞河书院,按大学标准设立,仿照西方大学选址,选择僻静广阔的郊外,在城外买地心建校舍,于1895年在(通县)新南门外购新址建成学校”“此时建筑布局,采用美国(北美)学校布局之风,建筑散落于校园之内,掩映于草丛之中”,潞河中学的建筑布局揭示了教会学校与其宗主国的密切关系,是美国校园建筑及文化的延伸。而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老通县新南门与潞河中学最早建筑“卫氏楼”“谢氏楼”形成一条中轴线,这也是潞河中学最初设计的交通大通道,占据了新南门外最好的地势,几乎老通县的新南门专门为教会学校而开,非常霸道的占用。而“卫氏楼”的北立面就成为正面,而现在的北立面几乎很少有人拍摄,非常隐蔽,当时给我第一眼的直觉更像一座城堡的外墙,两端的八角楼和四方楼就是城堡建筑的转角楼,只是没有完工,所以,“卫氏楼”本身是城堡中的一段围墙,一面直墙,两侧是斜墙,其实是城堡建筑中八面围墙的四分之一,这只是猜测,因为这些美国教士经历过1900年的义和团毁校过程,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1902年建校过程中,有可能是“城堡”建筑的布局,我以“谢氏楼”前钟楼广场为中心,把“卫氏楼”整体旋转90度、180度、270度,刚好形成一座八边型闭合城堡式建筑,有很强的防御功能,这些建筑布局设计的巧合,也许是美国传教士最初的设想,不仅学校是封闭城堡,还有防护沟与协和湖形成护城河的效应,比较有趣,可惜,当时中国时局发生重大变化,“卫氏楼”并没有继续加长,反而留下了开放式的经典学校布局。成为无法效仿的中学学校外来标本。                                           

2、建筑转角上尖头“锤子”的密码,潞河中学近代建筑上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就是在建筑物转角上做出一个尖头“锤子”的造型,对于砖混建筑而言,这种锤子造型很麻烦,容易掉落,还是不惜成本地做出来。我猜是传教士用来辟邪的心里暗示,还是庚子之乱带来的恐惧。这种建筑造型的来源是哥特式建筑的装饰构件,最早发源于欧洲城堡建筑,是转角箭楼的变形,而转角箭楼是城堡在冷兵器时代最有效的防御建筑,对于保护城墙阻止敌人进攻起到关键作用,在箭楼上视野开阔,适合做警卫,是城堡防御的杀手锏。而潞河中学近代建筑引入箭楼构件装饰元素,其用意不言而喻。只有最晚的潞友楼放弃了锤子的传统标识,比用担心锤子的坠落。                                   

3、建筑地下室的密码,潞河中学所有近代建筑都有地下室工程,最早的两层建筑“卫氏楼”也有地下室,这是我唯一能进入参观的地下室。而“文氏楼”的地下室其实是半地下建筑,通过窗户采光,当办公室使用。我国早期砖混建筑不重视地面之下的工程,基本不会有地下工程,这是建筑寿命短的原因之一,而外来建筑规范对建筑地基工程十分重视,很大的预算费用用在看不见的地下,就是单层建筑也有很完备的地下基层项目,我拍摄了所有五座建筑地下室入口,可惜禁止进入未能参观,这些地下室经过改造成为各种建筑管道的暗藏通道,为老建筑现代化建设出力,地下室是建筑寿命延长的基石。                                                                    

4、早期学校公共设施的密码,清代以前很少有学校之类的公共建筑存在,一般在大庙祠堂之类的建筑中聚集,不具备现代公共建筑的特质,比如“卫氏楼”的设计是宿舍或者教室,就要设计容纳一定人流的安全楼梯等公共建筑才涉及的重要元素,这是教会学校带来的实物样本,此后会逐步形成学校建筑的规范。我发现“卫氏楼”首层立面开间使用了超大的平劵拱,用竖砖砌筑平劵拱,实际上难度很大,对砌筑砂浆的要求很高,老工艺很容易脱落,现场有新增金属横梁保护,说明大跨度平劵拱不适合用砖砌筑,现在都用混凝土构件替代。而其它的早期公共设施基本没有,比如厕所,用水,取暖等等,早期厕所用马桶,用水可以去协和湖挑水,取暖用煤炉,这也是老建筑内部木结构毁灭的原因之一,总之,没有早期建筑公共建筑的秘密,包括检查了校园的井盖,没有早期的痕迹,这些老建筑估计不太好用,与现代学校建筑无法比拟,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奇迹。

大顺斋是一家著名的糕点品牌,创业于1637年,距今已写下三百六十余个春秋。它以糖火烧等清真糕点而闻名,其产品具有稣绵松软、甜美可口、存放时间长等特点。大顺斋的糖火烧选用精致的面粉、麻酱、红糖、桂花、香油等为原料,制作工艺独特,对原料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大顺斋的主顾多为中下层回民,价廉成为它的又一特点。此外,大顺斋长于经营,以九折价把糕点批发给小贩到车站叫卖,使糕点销往京津两市,并在周围村子里设代销站,允许赊账。几百年来,大顺斋创出了40多种独具特色的清真糕点,其中桂花糖火烧被誉为素负盛名的“通州三宝”之一。大顺斋的糖火烧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扬名海外。印度总理尼赫鲁、美籍华人教授等都曾品尝过大顺斋的糖火烧。

 1955年大顺斋进行了公私合营,文革期间并到通县食品厂。1980年恢复老字号。1988年3月大顺斋糕点厂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的荣誉称号。如今,大顺斋已成为通州区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博唐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64746433 39.89749332)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园内潞园的协和湖畔。为了赞颂博晨光先生和唐·欧德夫人的建校功绩而建此亭,并以博唐命名。此亭八角形状宝顶,支立八根红色底柱,亭柱上端为倒挂楣子,镌刻有卷草镂空装饰物,亭柱下面,用石头制成的坐凳,可坐此观景。亭柱以栏杆相连,古朴厚重,亭顶覆灰色筒瓦。檐枋上,勾勒苏式彩绘,清新淡雅,梅、兰、竹、菊、牡丹、荷花齐争艳。在亭中仰观,天花井口,蓝底井字,内绘白鹤,展翅翱飞;在亭中俯视,朱色地板,八角形状。此亭汇聚了儒、道等文化元素,人们在欣赏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博唐亭于1925年,由从潞河学校毕业而博学儒雅的诸位先生捐款,该校第一位国人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昌佑先生主持建造。此亭建在美国教会学校内,与其西北的洋楼对峙。当时教室及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均为洋楼,一片西方建筑格调,独此亭为中式建筑。名称中的“唐”,曾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如美国“唐人街”是华人聚居地;“博”有“大”意,亭名表明了“大中国”的意思。 此亭平面八角,边长3.3米,为通州域内八角亭中最大者,形制颇为宏壮。攒尖顶,灰宝顶,筒瓦,垂兽,三小兽,飞檐,倒挂楣子,雀替,井口天花天鹅图,苏式彩画。东、西二面设门,有如意石阶三级,余面设寻杖。台基亦八角形,上石下砖,古镜式柱础。“文革”期间曾予维修,改为水磨石地面。

三义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65531374 39.89905549)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玉带河东街358号(北京市通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即山东会馆,是山东短途推车运输民夫共建的工商会馆,里面供奉的是蜀国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尊神像,故此处会馆也称“三义庙”。三义庙见证了通州商业的繁荣景观,是通州运河文化的产物和载体,通州唯一保留较完整的古代商业会馆,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民国时曾是国民党二十九军驻地。解放后由粮食加工厂占用,“文革”时严重毁坏重修后略有改动。 该庙创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清康熙十八年(1679)因地震而倾圯。雍正六年(1728),由山左(今山东)人士重修,且做会馆,又名“山左会馆”。嘉庆二十三年(1818)于通州置义冢地十四亩。1935年,国民党二十九军部分官兵驻扎于此,与城内日伪军对峙,1937年7月与日寇血战后被迫撤离。新中国成立后,该庙被通县粮食加工厂占用,拆除正殿东耳房。1999年,通州区成人教育局欲拆除或迁建,未遂,后经修缮,由区电影发行公司使用管理。 该庙坐南朝北,一进院落。山门一间,歇山筒瓦顶,无梁,砖雕仿木结构,券门,门额砖雕阳文“古刹三义庙”匾,东西角门各一,硬山筒瓦清水脊。正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前后廊,六抹正交菱格隔扇门各四扇;西耳房两间,硬山合瓦过垄脊;东西配殿各三间,形制同耳房;配殿北山侧东西平台各一间;正殿西天井亦平台房,曾有过道门通西小院。 正殿前有古树二株,东柏西楸,干曲叶茂。次间前各立碑一通。西碑为《重修三义庙碑记》,螭首方座,铭文载山左在通人士修三义庙事,且效三国刘、关、张讲义气,文后落款“山左会馆”。东碑为《三义庙创立义园碑记》,形制同前,铭文载山左人士多在通州从事小推车短途运输业务,有病殁者,则由本省同乡捐资购地买棺,于此处入殓,事毕后予以埋葬,碑阴额刻楷书“山左同立”四字。

北齐土长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窑厂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1-55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时高7至8米,如今残高4至6米,宽处达13余米,最窄处近9米。

北齐土长城遗址

位于通州区永顺镜南部窑厂村。北齐天保年间,为

保护北方军事重镇蓟城和首都邺城安全,在万里长城之

内修筑一道重城,此城从今北京昌平区开始向东南方向

沿温水(温榆河)、路水(潞河、北运河)右岸修筑:

中经今顺义区、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长达400里。

今汉存通州窑厂村一段遗址,

长约150米,基宽15至17

米,残高3至5米,残顶宽5至10米不等十分壮观。

通州兵营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窑场村10号,此处兵营为1922年冯玉祥将军调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其下属张之江部在通州驻防地。1948年至1954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设于此,许多重大军事行动的号令有由此发出。兵营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由钟楼、礼堂及东西配房构成,东西两路各建营房六排,每排十间。此处兵营是北京地区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近代形制的兵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设于此,许多重大军事行动的号令有由此发出。兵营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由钟楼、礼堂及东西配房构成,东西两路各建营房六排,每排十间。此处兵营是北京地区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近代形制的兵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铁道部管辖,有专人看守,无法进入。

悟仙观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西至中仓路,全长500米。悟仙观胡同形成于清代,因胡同里有道教建筑悟仙观而得名。民国初年,悟仙观胡同被简称为“悟仙观”。到了1989年,200米长的南仓街并入,仍沿用了旧称。

从胡同东口走到西口,胡同的东段较窄,有许多老式民居,其中的7号院是“敬贤堂”,金柱大门,有对鼓型门墩,旧时应为武将宅院。

中仓仓墙遗址

明正统元年(1436年)定名为大运中仓,设南、北、东三门.内建有通州卫、通州左卫,通州右卫、定边卫、督储官厅、挚斛厅、卫仓小厅、消防井等机构和设施。清初位居京、通十一仓之第二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通州时驻于此。次年,北运河停漕仓废,后为军阀部队占用。1935年12月、日寇驻通特务机关设此,于此建自来水塔。现今遗址上尚存仓墙残段计约150米,内散存一些巨大鼓镜式柱础、石碾、台基条石等仓厅舍建筑构件、北墙外保存古槐一株、仓神庙碑身一块。现存的中仓仓墙遗址既体现了明清时期漕运的鼎盛、又可作为研究运河仓储文化的实物。

中仓仓墙遗址

位于通州区中仓路10号。明永乐间为储放军用粮饷,朝廷于通州创建三座大型漕仓,总称“通仓”。因此仓居中,故称“中仓”。正统元年《1426年)定名“大运中食”。纵约400米,愤约270米。《明会典》载,内建仓底140座703间。光结二十七年,北运河停湾后,仓废为清翠驻营,新改大部;1935年12月。日军特务机关侵点。1940年6月2伪治安军驻入。今仅余部分仓墙。东,北、西部分仓墙残段约150余米。遗址内残存大石柱砖等建材与巨大石碾一个,北墙外古槐一株。

中仓街道,北京市通州区下辖街道,地处通州区城镇中心区域,介于东经116°39′01″~116°41′44″,北纬39°53′45″~39°54′50″之间。东至芙蓉西路与潞城镇相邻,南至京秦铁路与玉桥街道相邻,西至新华南路与北苑街道相接,北至新华大街与新华街道相接。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4.7平方千米。

北京潞河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以下是潞河医院的历史变迁:

 - 1878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江戴德在通州新城北后街开了一家诊疗所。

- 1882年,美国医师盈亨利在诊疗所的基础上成立医院,命名为“妇婴医院”。

- 1903年,美国传教士都春甫重建医院并更名为“潞河医院”。

- 1941年,潞河医院改为“通县县立医院”。

- 1945年,通县县立医院改为“燕京道道立医院”。

- 1951年,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潞河人民医院”。

- 1958年,医院更名为“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

- 1960年,通州区改为通县,医院也随之更名为“通县医院”。

- 1997年,通县改为通州区,医院改名为“通州区潞河医院”。

- 2014年,潞河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潞河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北苑街道办事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苑新仓路33号。北苑街道,北京市通州区下辖街道,地处通州区城镇中心区域西部,介于东经116°36′30″~116°39′11″,北纬39°53′26″~39°54′38″之间。东至新华南北街,南至运河西大街,西与朝阳区管庄乡接壤,北临通惠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千米,总面积8.7平方千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通县解放,析县城和城关地区4个乡设通州市。1950年6月,改为县辖镇,称通州镇。1965年,通州镇辖南城、北城、西城3街道、27居委会。1990年,通州镇辖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运河7街道、61居委会。1997年10月,撤通州镇,城区7街道合并为4街道,北苑、西城2街道合并为北苑街道。北苑街道因“北园”谐音得名。清代通州漕运衙署官员在通州城西一带圈地所建庄园命名为“北园”,后谐音为“北苑”。

中山街关帝庙区级登记单位坐标MULTIPOINT(116.64694461 39.90588481,116.64明建清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西街16号(中山街小学后院),庙南向,二进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筒瓦硬山卷棚顶,彻上明造。院内有古槐一株、刺槐一株。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分别在通州区的几所学校内,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非教师、学生不得进入,我们未能进入学校的大门。

阅读 6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