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田园劳动教育”成果编成校本课程

田园劳动教育联盟
创建于08-30
阅读 12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编者按】

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吗?


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课程吗?


今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河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案例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快构建以素养导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和《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教基〔2023〕426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开展河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案例评选工作。同时提到,将“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省级精品校本课程遴选,纳入全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案例评选工作范围。


河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案例评选数量为310项(含“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省级精品校本课程100项)。


为助力活动的顺利开展,记者聚焦部分学校联手出版社合力打造校本课程案例,以期尝试探索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校本课程《探秘百草园》初稿已交出版社,一口气忙了7个月。从书本到田间,又从田间到书本,我校的田园教育又上升一个高度。”


2024年8月22日,济源市新华书店,校本课程《探秘百草园》初稿审稿会上,该课程主编、济源市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感叹。


当天参与讨论的,还有济源市教体局体卫艺科副科长刘宁和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济源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


扎根乡村学校近30年,段济宁带领3位老师,几十名学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废轮胎植绿为突破口,开创了田园式劳动教育模式。2020年,梨林小学获誉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学校案例《田园文化:乡村学校发展的“金钥匙”》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函全国推广。


“梨林小学的田园教育模式很具典型价值,愿不愿意将学校经验再总结提炼成校本课程,以纸数形式强化、提升,向外推广?”2024年1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简称电子音像社)邀段济宁校长捉笔,济源市教体局原体卫艺科副科长汤卫兵指导,撰写校本课程。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后,段济宁校长快速组建团队,“拧成一股劲”编写校本课程。


(8月22日,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济源市新华书店与课程主编段济宁校长、济源市教体局体卫艺科副科长刘宁讨论打磨《探秘百草园》初稿)


乡村小学校长受邀,组建核心团队编写校本课程


“7个月,是挑战,也是成长。”回忆课程编写过程,年逾五旬的段济宁校长感叹。2024年1月,收到电子音像社《合作协议》征求意见稿时,段济宁校长发愁自己从没做过,也无编写团队。


他马上向中心校领导和教体局领导汇报,确定放手做后,段济宁校长召集骨干老师,以学校已开展的《田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为框架,成立编写组。


“仅是组建编写组就有曲折。”段济宁校长介绍,最开始选定的是济源几位劳动教育做得突出的学校校长,但后来发现不可行,主要是校长精力有限,编写任务易被分解给其他教师,出现层层衰减现象。最后确定编写组以教体局劳动兼职教研员为主,并以梨林小学和王屋韩旺小学为编写核心学校,核心编写成员5人。


工作开展起来后,又出现新问题。大家都有本职工作,编写工作只能在课余时间参与。同时,因对校本课程理解不够,对编写任务不太明确,导致编写工作一度中断。


“为解决时间问题,我们一是建立编写微信群,一遇到问题及时发群,大家共同商量解决;二是拆解任务,大家挤课余时间编写,周末集中讨论;三是利用假期集中编写,7月26日到28日,团队又进行了3天封闭编写。”段济宁校长说。


(济源市梨林小学的百草园丰收了)


一个书名,为啥都要改3回?


“解决‘人’的问题后,‘内容’怎样编才是重中之重。”段济宁校长说,电子音像社为此没少给予详细专业的指导。


1月6日确定合作意向后,紧接着就沟通编写内容、进度等,电子音像社还专门寄来参考书籍。


“光一个书名就改了3次。”段济宁校长说,最初确定的名称为《“田园劳动教育”课程及示范课》,本想课程与课例同步,后感觉难度太大,5月又改名为《田园劳动教育》。7月初定名《探秘百草园》。


“为什么要反复推敲书名?因为一个好的书名,就好比一个人拥有了高颜值,更易获得受众好感和传播。”电子音像社编辑部主任袁智解释,给这本校本课程起个好名字,基于3个原因,一是名字要体现学科的特性;二是还要富于新颖和趣味,更易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需求;三是因课程涉农作物品种三五十种,所以取百草替代。


书名敲定了,内容的调整更具体而复杂。


段济宁校长说,起初他们确定每个年级1册共6册。待6月初完成6册初稿,送出版社请专家初审后,反馈意见内容过于全面,没有突出田园劳动教育和省教育厅“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不能体现乡村田园劳动教育特色亮点。


袁智主任介绍,经与编写组沟通,根据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探秘百草园》分小学低高年级上下册,共4本,每册3个单元,分别为百草园种植、节日节气和农耕文化。


“3个单元的内容,将绿色种植主题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进行了递进拓展。”袁智主任介绍,在以劳动实践为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融合,特别是每节课都有一个科学小实验板块,也体现了国家倡导的“科学教育的加法”。


data-type="jpeg" data-w="495"/>

(济源市梨林小学的农耕馆)


一门校本课程,从田园种植聊到中国农耕文化


那么,为什么要将这门校本课程分为低学段和中高学段呢?袁智主任解释,一是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要有所区别。同时,结合本校实际特点,适合本校实际教学。其次,根据学生身心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基于小学学段开发,分为低学段、中高学段两个版本,每个版本分为秋季学期课程和春季学期课程,整套课程突出乡村劳动教育的实际和特点,在劳动内容、劳动技能、劳动育人、学科融合方面分主题、分阶梯难度设计各册课程。


除了分高低学龄段,内容上,也切分成3个单元,逐级拓展。


袁智主任以低年级上册为例展开介绍,比如,第一单元,介绍百草园体验多。“百草园种植是最基础的,也是‘绿健’课程的根本。”袁智主任说,课程内容涉及三五十种,既有麦子水稻玉米大豆等谷物,也有红薯萝卜洋葱大蒜等。


第二单元,则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就“节气与农事”展开叙述。引导认识如何利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种植。第三单元,“农耕文化幸福多”,则是在第一、二单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中国农耕文化。


纸质+电子+微视频,“绿健”主题校本课程融合出版呈现


“电子音像社《探秘百草园》田园劳动校本课程的策划,源于河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印发的《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简称‘绿健’)要求,其中明确了‘多学科融入,全方位探究’的课程建设方案,为我们策划选题聚焦了方向。”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李亚楠表示。她说,此前,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内容建设新机制战略的推动下,电子音像社已启动教育资源融合升级的准备工作,在谋划相关选题。


李亚楠介绍,《探秘百草园》设计为融合出版物,纸质、电子出版物、微视频多种形式呈现。目前课程只是初步定稿,下一步还要听取各级教研专家的意见,继续优化课程内容;其次,还要做好入校以后的课程打磨,搜集师生使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修订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呈现形式,使之真正成为贴合一线教学实际、尤其是乡村教学实际的融合形态的特色校本课程。力争将其打造为乡村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精品、示范课程,以济源为基础,以课程为抓手,与“绿健”其他主题活动有机融入,向全省、全国推广。河南青年时报记者  杨军强 李冬洁  实习生李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一审丨杨军强二审丨张晓天终审丨吕明秋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 12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