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济南名士 ,传承齐鲁文化——李清照纪念堂探访

静读幸福
创建于2024-08-30
阅读 7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58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章丘人,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词人、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自少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8月25日,海川中学七年级八班的同学们组队前往位于趵突泉景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不仅是对她在课本中名字的认知升华,更是一次深入其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更为真实地领略她的才华与其坎坷一生。

       李清照纪念馆是一座极具宋代韵味的建筑群,正厅采用青瓦屋顶,微微起脊的设计搭配歇山飞檐,展现出古朴而优雅的风貌。大门前的抱柱上雕刻着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隐于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中风华继南唐遗韵”,以此高度概括了李清照的身世与文学成就。 

馆内的展厅陈列着李清照的塑像,她面容凝重,仿佛沉浸在深思之中。她的眼神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细腻地刻画出她内心的沉静与复杂。当馆内安静无人时,微弱的灯光下,那副雕像似乎能将观者带回到她独处的时空,仿佛能感受到她在古代文人孤独与灵感交织的创作时光。馆内还收藏了许多与李清照相关的文献和遗物,展现了她词作的独特魅力以及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馆内墙上的展板详尽记录了李清照从安稳富足到颠沛流离的经历,桌上的橱窗陈列了她的经典词作和后人评论,而穿行于纪念馆回廊中,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她的时代和词韵,静谧的氛围中似乎能听见她轻声吟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人沉浸于她词作的情感世界。

参观完李清照纪念馆后,同学们齐聚在庭院中,仿佛与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有了亲密的邂逅。大家围坐在一起,轻声吟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词句。微风轻拂,周围的环境似乎也为这段吟诵增添了几分诗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一句从他们的口中缓缓流出,仿佛把他们带回了那个浪漫的年代。词句在空气中回荡,勾勒出李清照词作中的柔美与深情,让他们仿佛与她的心灵产生了碰撞。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同学们在这片刻的共鸣中体验到了李清照作品中的情感,感受到了她那悠远而深邃的才华。

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珠,不仅以其卓越才华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天空,更在不经意间为济南这座城市织就了一片充满诗意的天幕。她的存在,深刻地体现了济南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既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娴雅,又不乏“九万里风鹏正举”般的雄浑壮阔。


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身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他们所孕育的文化精髓却已深深植根于济南人的精神血脉之中。新一代的济南人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如同那源源不绝的泉水,生生不息,将这份文化遗产继续传递给未来的世代,让其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在历史的天穹中熠熠生辉。

参访李清照纪念堂,不仅是对这位才女生平成就的缅怀与再现,更是一次文旅融合的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它深植于泉城济南的沃土之中,引领济南学子们溯流而上,追寻那诗意盎然的词韵。七年级八班的同学们将携此行的寻访收获,致力于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的卓越文化遗产。

阅读 7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