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全科化工作委员会艾灸案例分享

三通腹部面碗灸

治愈虚寒型胃痛

刘陈
创建于08-29
阅读 4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案例基础理论

胃痛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三通腹部面碗灸通过艾灸的温通效应,独特的穴位刺激与调节作用和药物吸收后的直接作用,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可以温通经脉、温通脏腑,通条全身气血,即可改善局部症状治愈胃脘痛,又可以通调全身改善整体状态,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二、护理个案介绍

患者,男,64岁,2个月前出现胃部隐痛,空腹时重,进食则轻,劳累或受凉后加重,曾口服奥美拉唑等西药,效果欠佳前来就诊。既往史: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无手术史、输血史、重大外伤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实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四诊

望诊:患者神志清 ,形体消偏瘦,情绪低落,面色少华,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

闻诊:气短懒言,未嗅及异常气味。

问诊:倦怠乏力,夜寐不安,嗜睡多梦,醒后疲劳,无恶心,无呕吐,纳差,小便可,大便稀。

切诊:脉细弱,迟缓。

中医诊断:胃痛 脾胃虚寒证

艾灸取穴

       对于神阙穴,《会元针灸学》进行了深刻描述:“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我们取穴时采用天、地、人三部取穴法,选取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可建运中州,调理胃气,脏腑之气结于胸腹称募穴,通过温灸中脘可以调治六腑疾病。

      神阙穴,神阙位于中腹脐部,内连脏腑,可以温补脾胃,固护元气,神阙穴通过所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与十二经脉相连,尤其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通过温灸神阙穴,可以温补中焦以散寒止痛。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为补虚温阳特效穴。温灸此穴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作用。

药灸选药

黄芪、党参、丹参30克,当归、白术、白芍、枳克、生姜末各20克,升麻、柴胡各12克,焦六曲20克。

治疗经过

操作方法

1、药粉的制作:灸脐粉制备——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先配制好中药处方,适当加用通经开窍、气味雄厚及芳香温通之品等;将上述配方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装瓶密封备用

2、面碗的制作一—先以姜汁调面粉成小碗状(直径约5cm高约2.5cm深1cm),面碗的中间孔应与患者本人脐孔大小一致(直径约0.6cm),备用 。

3、艾柱的制备——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 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 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直 径约2cm, 高约2cm), 要求搓捻紧实。

4、患者准备,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平卧于治疗床上,露出腹部皮肤,选取中脘、神阙和关元三个穴位,放上制作好的面碗,面碗中心圆孔对准穴位,将药粉从圆孔处注入直至与面碗底平。然后将制作好的艾柱放在面碗内的药粉上,点燃。每个面碗共点五壮,三壮大的两壮小的。治疗结束,将面碗取下,用胶布将药粉贴封在神阙穴内,其余两穴药粉用纱布清洁干净。

5、面碗灸每周两次,4周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主动要求再做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穴位不变,药粉中的焦六曲改成鸡内金,频次更改为每周1次。

注意事项宣教:

1.施灸过程中,专人陪护,及时处理艾灰并及时询问患者感受,注意观察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以防烫伤;不要随意变动体位。

2.施灸过程要防止燃烧的艾炷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3.施灸后可出现口干,疲劳乏力,属正常现象,灸后应适当休息,适当饮用温水。

4.施灸后注意施灸部位保暖,避免汗出当风,当天避免洗澡。

5.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不须处理。如灸后出现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请告知医生给予处理。

饮食起居宣教:

1、日常饮食多选以下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小米、粳米、糯米、黄豆、扁豆、大麦、山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土豆、南瓜、香菇、豆腐、大枣等。

2、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少吃辛辣、厚味、油腻食品。忌饮酒。

3、起居有常,禁熬夜。


治疗经过

1、3月28日根据患者自述情况及四诊合参,给予中脘、神阙、关元三个穴位的面碗灸。治疗次日予以电话回访,患者自述胃胀痛稍有减轻,睡眠没有改善,仍多梦,嗜睡,醒后仍疲劳。大便未见改善,情绪低落。

2、面碗灸3次后,患者自述胃部胀痛减轻,睡眠稍改善,仍多梦,醒后疲劳感减轻,嗜睡感消失,大便未见改善,情绪好转。

3、面碗灸5次后,患者自觉胃部变软变平,胀痛进一步减轻,睡眠改善,梦少,醒后没有疲劳感,嗜睡感消失,大便成形,情绪好转,自述有劲。

4、面碗灸8次后,患者自觉胃部胀痛消失,整个腹部柔然舒适,睡眠改善,醒后轻松,大便成形,心情愉悦。

操作流程

三、护理个案小结

本病例中患者胃部隐痛2月余,日久不愈,发展成虚寒型胃痛。既有局部症状胃部隐痛,空腹时重,进食则轻劳累或受凉后加重,又有全身症状,倦怠乏力,夜寐不安,嗜睡多梦,醒后疲劳。我们不但要解决他的局部症状还要改善全身状态。我们首选艾灸。艾性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柱,熏灸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穴位首选神阙,其次秉承天、地、人三部选穴原则,再加上中脘穴和关元穴。学者尉迟静发现针刺神阙穴引出的感传路线,一是纵行的主干,呈双向灌注循任脉通督脉;二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三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薄智云在此基础上提出神阙调控系统,并认为神阙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神阙系统一方面与脏腑构成一个封闭的调控系统, 另一方面与周围的组织也构成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艾灸、穴位再加上温通、芳香药物,可以非常好的温通经络,温通脏腑、通调气血。所以三通面碗灸,可以很好的治愈胃脘痛的局部症状同时统调全身,改善倦怠乏力,夜寐不安,嗜睡多梦,醒后疲劳的整体症状。三通腹部面碗灸适合各种虚寒型的胃痛患者,尤其对长期胃痛引起全身症状的患者具有点面兼治,整体调理的独特功效。

四、相关参考文献

1.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9:17-19,79-82.

2. 牛志涛.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21,34(10):146-148.

3.林璐,黄江英.中医特色外治护理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2):125-129.

4.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10.

——感谢观看——

王丽

临沂市中医医院

-END-

阅读 4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