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好,
莫过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拥有共同热爱的教育梦想;
美好的教育,
从来不是形单影只,
而是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时维九月,序在金秋。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指导教师用好新教材。汾阳市东关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学校,进行第二天的校本培训!
培训伊始,王媛主任特别强调,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都是我们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您们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教育热情,是我们共同前行的坚实后盾。向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致以最诚挚的肯定。
“教”海过往为序章,
“研”路俯拾皆芬芳。
分享篇——一次分享,便是一次成长
分享,是智慧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它让我们不再孤单前行,而是能够在相互的启迪与鼓励中,找到更多的共鸣与力量。
魏娇娇老师分享暑假期间参加为期三天的汾阳市义务教育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训练营的收获,主要分享了“问题角”创设的意义和价值!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样或许更容易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正是在问题的不断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才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需要,一种来自心灵的需求,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
以“问题角”作为载体,提高了问题的关注度,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更宽广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下更多自主探究与交流的机会,助推了学生提问力的生长。
讲座篇:小组合作,赋能课堂
“大爱学本课堂”以奠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价值追求,依据儿童成长及学习规律,让每一个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它的基础承载是“活动单分组学导”范式。这一范式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导学案”及“学习活动单”为课堂学导工具,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现场展示为主要反馈形态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
本讲座涉及小组基本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长的培养、小组学习要求、优秀小组表彰、智慧校园评价这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分析整个活动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坚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充分依托学生自身的发展动力、探索能力和学生差异性资源,让每一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适合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动心、动情,自由充分地讨论、展示、质疑,生成学习经验。同时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在师生共学、共鸣、共进中促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自主学习的收获最大。
向上的成长需要向下的扎根,教师的专业素养乃教学根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践行“以学为本”学习型课堂构建行动。
特色教育篇:解密诗词创作
自古以来,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校作为“山西省诗教先进单位”“吕梁市诗词示范基地”,诗词研习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特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此机会我们特别邀请汾阳市诗词学会专家张仲元老师为我们的教师们上一堂生动精彩的诗词创作课!
特别鸣谢汾阳市诗词学会的专家老师们。
张仲元老师从诗词创作中的平仄韵律着手,带领老师们共同感受诗词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美好。
在诗词创作中,平仄的运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平仄相间。在诗句中,平声和仄声应交替出现,以避免单调乏味。这种交替不仅限于单字之间,还常常扩展到音节或词组之间。平仄对应:在律诗中,上下联的平仄往往呈现出一种对应关系,即上联的某个位置是平声,下联对应位置则多为仄声(或反之),以增强诗句的和谐感。
张仲元老师带领老师们创编诗词,品评诗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读诗词,专业的知识打动着老师们,三个小时持续的输出感动着老师们……通过这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我们不仅领略了古诗词的无限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它在现代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古诗词的奥秘,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力量,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教育之路更加宽广和光明。
活动最后,教导处王媛主任动情的总结着:“像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像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讲座,怎能不深入人心呢?就让诗词为教育增辉,让诗词为老师添翼!”如果我们老师们都能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境界,那么我们一定会登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天地!
相信随着校本培训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小老师们定能立足课堂,潜心向学,共同成长。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
摄影:各组组长
编辑:李柏慧
审核:王 媛
终审: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