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珠,弹落一指清凉;微风细细,拂动一脸愉欢。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的深入研读和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落地,探索初中英语新教材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罗庄区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课堂实效,8月28日上午,罗庄区第十四期初中英语教师大讲堂活动在临沂第四十中学举行。
本次大讲堂活动共分四个环节:首先,由临沂第四十中学李景萍主任结合省优秀教师培训情况,与老师们交流培训的体会和感悟;其次,由临沂册山中学陈敏老师以新教材Unit5 Fun Club为例,进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设计;接下来,由临沂第二十中学密善国老师作英语语音学习经验分享;最后,由罗庄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张晓玲老师作“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教学指导。
勤学交流,博学且智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为了共享、切磋、提升,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
李景萍主任刚刚结束省优秀教师培训,她带着满满的学习收获,与老师们分享了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AR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
AI的出现,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便捷,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担心焦虑甚至抵触。随着AI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冲击,AI 的各种高技能手段,也许很快能代替只会教知识的老师。在大语言模型下,只会教英语知识的老师很容易被替代,而会教学生用英语思维则不容易被替代。所以,我们可以使用AI环境下的这些大语言模型,丰富学习资源、突破空间界限,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性,最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实行省统考,是为什么?省教科院依据课标来命题,其实就是省统考的方式来倒逼老师们必须依标教学。李主任再次领学新课标的六要素、三大学习活动观,强调我们的教学要目标素养化、结构体系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李主任的分享中,再次提到了what why how 教材分析法--what就是分析语篇写了什么?why就是分析语篇内容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how就是语篇使用什么文体结构和语言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基于课标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一是要进行连续式目标定位的学期整体备课,二是要进行任务群驱动的单元整体备课,三是要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时整体备课。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陈敏老师首先阐述了英语新编教材的四大设计特色:以主题为引领、以问题为线索、以语篇为载体、以活动为途径。新教材的编排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新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老师以七年级新教材Unit5 Fun Club为例,在详细解读本单元的7个语篇的基础上,从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入手,架构单元主题内容,分析单元设计意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设置本单元核心任务以及子任务链。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再次强调从“用英语做题”转向“用英语做事”的学习观,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观,逐步推进英语新课程四维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集百家之长才能精益求精。
密善国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英语语音学习的“小诀窍”,在对新课标中语音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深度分析基础上,再次强调自然、规范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密老师分析了新教材中每个单元语音教学的重点,总结出英语语音学习的四大方面--连读、同化、弱读VS重读、节奏,并用丰富具体的示例带领所有与会教师体会语音的魅力。
语音教学,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但密老师告诉我们:一开始可能很难,或者难以坚持下来,但我们要相信细水长流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求索,敢于创新,我们就能够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
学无止境,未来可期
会议压轴环节,由罗庄区教研员张晓玲老师作“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的精彩讲座。首先,张老师就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分析了新七年级英语教材与上版八九年级教材中“前言”部分的变化,指出七年级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感知、内化、输出、巩固”。
张老师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逐步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同时,张老师结合各省市中考真题,再次提醒老师们一定要基于课标展开教学,注重语言学习中的综合素养培养。
最后,张晓玲老师再次提醒我们,新学期就必须学习与实践新课标、新教材,加强课外阅读与朗读教学。七年级要慢下来,八年级要读起来,九年级要稳得住。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勇挑重担,继续踏实笃行,深入研读新课标,积极践行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踊跃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撰稿人:公芳
审核人: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