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热的八月中旬,福州第十六中学初二(4)班三团的同学,来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蔡襄纪念馆了解和学习关于他的故事。那么蔡襄究竟做过哪些功绩以至于青史留名呢?就让我们随着三团的同学们的步伐穿越时空来探寻他的世界吧!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一个在工程建设、人文关怀、清廉为官都有卓越成就的“全能大师”。
安民济世的民本思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蔡襄认为要使国家安定繁荣,就必须使百姓安宁。百姓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当他在福州担任知府时,兴修水利枢纽,开凿运河(即今晋安河)1000多顷农田得以灌溉,使百姓不识饥困。
仁宗年间,蔡襄担任泉州知府期间,洛阳江出海口,常有船翻人亡的惨案,他运用“筏型基础法”“牡蛎固桥法”“浮运架桥法”完美解决了困扰百姓数十年的难题,现如今这座洛阳桥仍在使用,而创始人——蔡襄,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里程碑人物。
革故鼎新的改革思想
天圣八年,蔡襄步入仕途后,以其扎实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同僚的信赖与尊敬,是北宋政治舞台上一位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在北宋时期,福州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恶习:人们生病时不寻医问药,追求拜神治病;葬礼大办佛事,铺张浪费……蔡襄因此撰写《福州五戒文》等作为法令颁布,将不良的社会风气彻底根除。
公明谏诤的廉洁思想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是蔡襄却义无反顾担任起仁宗皇帝的谏官。一次,仁宗听信宰相吕夷简的谗言,把范仲淹为首四个坚持改革的官员发配边疆,只有蔡襄愤而写下《四贤一不肖诗》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仁宗,最终仁宗也十分惭愧,经此之后,他的铁骨铮铮在朝野上下名声大噪。更是在后世被中央纪委推荐为“中国古代百名廉官”之一。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结束,三天团员们结伴自行参观,馆内设施丰富,智能屏答题、蔡襄雕像、其文化作品等。
蔡襄一生为国尽忠,为民尽心,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他的事迹则一定会青史留名,被历代世人所称颂,这就是我们的蔡忠惠公——蔡襄。至此,研学之旅也到此结束,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我们内心,以蔡襄为榜样,作为新时代青年努力为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