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儿童心理健康
第一节儿童心理健康的概述
东安街道关工委 王卓
在当今社会,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它不仅关系到儿童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还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家长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一节课就讲儿童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儿童心理健康定义
儿童心理健康: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二、儿童心理健康应有的状态
(一)合理的认知活动
情绪的波动,不是说这一刻或者这一两个小时孩子心情不好,这就叫情绪的波动。如果是短时间的关系,情绪的波动。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孩子都是很棒的一个状态,说明他遇到了情境的一个障碍,孩子长时间处于这样的一个情绪状态中,它其实能够去调整的,也是很重要的。他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他能够很快释放,不淤积在心里。在这一段时间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是合理的认知活动。
(二)适度的情感反应
你要相信,如果孩子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长期淤积在心里的话,他一定是会出问题的。就像弹簧一样,你把弹簧压到一个特别紧的状态,下一刻它会怎么样?他可能会爆发,他可能会弹起来,所以对于这种消极压力,我们一定要能够去排解,对于我们家长或者儿童健康管理师来说,孩子如果有压力或者有消极情绪,我们要让孩子说出来。或给予他们一些言语和行为上的安慰、或说采用运动、或说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说去和他一起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让长期淤积的压力逐步排解释放出来,表现为适度的情感反应。
(三)适当的意志行为
能够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并适应环境。这里说的适应环境是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才能够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所以有的孩子他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其实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表现。
(四)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有整个好心理的建设,一方面经常要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够理智的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者忧郁,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很多孩子他表现出来的这方面是非常弱的,他不敢社交,往往你发现这种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他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孩子小时候是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因为这种长辈去带孩子的话,他比较少的去接触一些外界的环境,或者说比较少接触那种同龄人,这方面其实就会比较弱,导致孩子就不太会社交,所以我们的父母要尽量的去陪伴他成长。
(五)良好的适应状态
孩子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说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他人,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是良好的适应状态。反之,像我们说很多小朋友现在都比较的自私,或者说是一种利己主义者,如果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他其实就表现为心理不健康了。因为我们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里面来说,他研究发现孩子2-7岁其实很难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别人的想法、别人的行为,他就会事事以自我为主。2-7岁孩子是有这样的一半特点的,但如果一个孩子他在整个儿童期到了十几岁了,他还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不会去想要在生活中去帮助别人分享事物,这样他已经就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了,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更没有良好的适应状态
总之儿童心理健康是在本身及环境条件允许范围内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那么我们要知道自己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达到了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三、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一)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三)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的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四)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五)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