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途漫漫书为伴,师道悠悠智自添。”
窗外淅沥沥下着小雨,孩子去跳舞,我在隔壁文化馆里觅得一份清闲。一下午三个小时的读书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居然做到了,以后要常做,要做得更好。边读书边摘录边反思,甚好,比刷完手机视频再自责来得踏实。
摘抄:教师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们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有的家庭里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会对人的一生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只有当儿童有一个聪明、能干、有智慧的教育者时,他的本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的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为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
我们应该工作到 60 岁,还很健康,朝气蓬勃。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是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因此,要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不要强迫自己压制住激动,而是要寻找一种活动,使你能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令人激动、气愤又不得不把起抑制作用的弹簧压紧的事情。然后就是幽默。善于无恶意的、怀着好心的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感悟:家有两女,老大八岁,老二三岁,一个家庭的孩子,相貌有几分相似,性格缺大相径庭。更何况是不同家庭的孩子,原生家庭差距太大,培养的孩子也千差万别,作为老师,面对一个班级50多个样貌、性情都不同的孩子,当然手里要有不同的尺度。这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必要之处。
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常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教师职业的伟大之处,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背后的原生家庭。当所谓的“熊”孩子出现时,不要急于斥责,更不能自己先气呼呼的,很多时候从原生家庭的状况出发,我们就很容易接受孩子的各种“状况百出”。
我们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已经在五十多岁,而我们所教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所以我把这次读后感的名字,叫做当更年期撞上青春期,如何在体力精力都下降的年龄段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又游刃有余,读完上篇,有几点感悟。
一、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首先你喜欢这件事,再累也心甘情愿,如果每天带着负能量上班,你觉得课很多,学校里杂事没完没了,一天都再烦躁中度过,那该多么的不幸。就像如果一个学生一直盯着表盼着下课,就会觉得时间怎么这么慢,如果他乐在其中,就会觉得快乐的时光无比短暂。只有爱自己的课堂,爱自己的学生,就会减少负能量,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有的“后进生”都可以变为“后劲生”,所有的“熊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能孩子”。所以,常念几句亲生的,尽力而为,但不能跟孩子们置气,站在孩子的世界去认识孩子,但是不能像孩子一样非得和孩子争个高低。
初入教坛,也有和孩子置气跑出教室的情形,至于什么原因早就忘得干干净净,后来又想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课,又颠颠的自己回去,找个台阶下来赶紧回归课堂,现在想想自己自我治愈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没有因此和孩子纠缠不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估计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为有了更多的教育智慧。有了进入孩子世界的阶梯,可以允许孩子世界里发生任何的不完美。
三、坚持锻炼,不断充电。为了更好的工作。必须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老师的工作是体力脑力的考验,要不断锻炼,珍惜健康。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不能总拿我们小时候怎么怎么样比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世界变了,每一天都不一样,要想轻松驾驭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假设我们经常被学生问住无言以对,在孩子的心里,多多少少会笑话我们吧。所以,多读书,坚持阅读,不断摄入营养。只有这样,在孩子们眼里,讲台上的你才能闪闪发光。
更年期碰上青春期,面对这样的碰撞,关键在于理解与包容。教师应以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心态去引导学生,学生也应以青春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去尊重教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学习,才能在这特殊的时期共筑和谐美好的教育篇章,让知识与成长的光芒照亮彼此的前行之路。
其实,无论是青春期还是更年期,都不过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风景。中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应当携手跨越这些所谓的“期”,用爱与信任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耐心和智慧化解冲突。相信在相互的陪伴与支持下,定能在这段特别的相遇中收获珍贵的回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