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 理解父爱
——新惠第九中学全体语文教师观看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语文示范课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历经百年依然直击人心灵的背影,这是蕴含着父爱深情的艰难的背影,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脍炙人口的文章绝不会因为阅读次数的增多而变得暗淡无光,反而历久弥新耐人寻味。今天新惠第九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刘卫华老师的引领下共同致敬经典,理解父爱。
刘卫华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的任务具体有层次,如: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语句,说说流露出我怎样的情感。也许是朱自清的妙笔太多姿,也许是刘卫华老师的语言太亲切,也许是同学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这一环节,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抢着话筒发表看法,这一刻他们站在讲台中间,也仿佛站在了作者笔下的铁道边。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情感渐进的过程,通过洪亮的声音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内心世界相靠近。我想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百年前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怀念,更在此时,在内心深处忆起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细微琐事,文字能够使人由艺术联想到生活并影响生活,我想这也是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的原因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卫华老师在引领学生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走向时,也不忘直击中考,使学生了解文题类型,激发学生兴趣,可谓一石二鸟。
刘卫华老师的示范课,使我陷入沉思(以此课为例):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多少选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作品只是经典作品,并未发挥其思想层面的功效。教师的讲授使许多学生学完文章只是模糊地记得好像是有那么一个背影,写的是什么事?传递的是什么情?就算这些都记得,也只是觉得那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与我何干。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学生们确实知道本文是经典,是父爱,但内心却并未敬重与理解。经典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启迪我们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对自身生活与生命的深思,最终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的体悟生活,体悟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
优秀的示范课总会让优秀的教师们垂涎欲滴,欲罢笔不能,以下是新惠第九中学语文教师的观后感,观一堂,写一文,讲一堂,进一步,这就是每一位教师的拾级而上。
致敬经典,理解父爱,让我们用有声的语言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一粒粒种子,播撒于学生的心田,使这片沃土结出嫩绿的胚芽,开满芳香的花朵,长出累累的硕果。非常感谢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刘卫华老师的经典示范,感谢千里热线“手拉手”活动带给我们的惊喜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