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摄影界称之“四菜一汤”)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住户均为黄氏族人。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宋元时期,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最早提及“土楼”的志书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谕诏《重修虔台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闽西永安与连城交界处建土楼的事实。
福建土楼,这座被誉为“东方古老建筑的奇葩”的建筑,坐落在中国的福建省。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福建土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缩影。这些土楼反映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传统手艺和农耕文化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首先,可以加强对土楼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土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其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土楼进行保护和修缮,确保其历史风貌得到传承。最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土楼文化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让他们成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主力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福建土楼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土楼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一些传统的手艺和习俗逐渐被淡忘,甚至消失。
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
在福建土楼,你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无论是那些沉寂的厅堂里挂满的族谱,还是那些讲述着古老传说的壁画,都充满了深深的底蕴。
裕昌楼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福建土楼,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建筑奇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福建土楼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才能,是他们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独特居所。
在福建土楼里,你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出一片世外桃源。
福建土楼,因为独特的环形结构,曾经外界认为一度迷惑了美国人的侦察卫星,被当成是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地下发射井,这其实只是个段子,福建土楼和地下发射井的样子差的实在有点多。
福建土楼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让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