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古县永嘉,探寻瓯越历史文化--籀园小学2021级6班庄羽茉暑期研学

和平
创建于08-26
阅读 2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愈密”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对永嘉山水的写照。”这个暑假,我跟同学们一起跟着爸爸妈妈们来到与温州市区一江相隔的永嘉,沿着美丽的楠溪江畔开展研学活动。我们走进永嘉古村落感受大山脚下跨越千年的耕读文化,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感受永嘉学派的思想演化,捏陶酿酒相隔千年用双手摸永嘉先辈的勤劳与智慧。

      本次暑期研学主路线:苍坡古村--永嘉书院--瓯窑小镇(制陶--酿酒--做麦饼)。来!跟上我们的步伐,一起来走进美丽永嘉吧!

研学准备

  

      出发之前,我对于这次永嘉古县之行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充满了好奇,于是把心中的问题整理出来,准备去永嘉一探究竟。

      我整理的问题:

1.与鹿城一江相隔的永嘉在历史上和温州有怎样的联系?

2.为什么我们这次研学选择苍坡村,它的魅力在哪里?

3.什么是永嘉学派?

4.瓯窑的陶瓷有什么特点,它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5.人们是如何将大米酿成酒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神奇魔力?

第一站--苍坡古村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沿着楠溪江一路开进绿意盎然的山里,沿路经过许多美丽的村庄。听说永嘉的古村落大多始建于唐末,历经宋、元、明、清,慢慢演变成如今各具特色的村庄。走访永嘉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楠溪江上游的苍坡古村。

      到了村子门口,一座木质门架赫然印入眼帘,正上方的牌匾提着“苍坡溪门”四个大字。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就是苍坡村的大门了,苍坡古村背依笔架山,以“文房四宝”为理念布局整个村落,演绎着中国农耕文化中的核心概念:耕读传家。

    我顿时来了兴趣,村庄怎么会是文房四宝呢?走进村落大门,只见一条笔直石板道主街纵贯全村,如一支笔通往笔架山;街边的长条石,便是“墨方”;四四方方用鹅卵石围筑的村子,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张铺展开来的“纸”;村落里有两方莲池,就是“砚”。真的是“文房四宝”,设计太巧秒了!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南宋年间,李岑的九世孙李嵩邀请当时的国师精心策划,重新布局建造了苍坡村,才形成如今“文房四宝”的格局。

    苍坡村历经千年风雨的沧桑,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及古柏,以及砌在村落四周的鹅卵石围墙,墙内百年树龄的老榕树,树下的亭子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

研有所得--耕读文化

      “耕”就是从事农业生产,耕田种粮,从物质上保证人的生存;“读”就是知识学习、文化教育,知诗书懂礼仪,修身立德,在精神上确立人的价值。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苍坡古村内有很多古建筑,像望兄亭、水月堂、仁济庙、李氏宗祠......这些古建筑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演绎着宗族社会的变迁。

      望兄亭位于位于苍坡村南寨墙上,据村史记载,南宋初年,苍坡李氏七世祖李秋山与同胞兄弟李嘉木自幼感情深厚。兄弟俩在成年分家之后,兄长李秋山一家搬到河对岸的方巷村,弟弟李嘉木仍住在苍坡村。每日干完农活,黄昏后两人总要在其中一家小聚,离别之时,无论相聚在哪家,一方总要把对方送至村口,目送过河,直到对方到达对岸村口,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兄弟俩才各自转身回家。天长日久,兄弟俩觉得每天这样相送,耽误光阴,于是商定在各自村头修建一座亭阁,在亭阁夜聚分别后,一方在亭阁中等待,另一方到达后在自己这边的亭阁中举灯示意,表示平安。

      900多年过去了,青瓦木制的望兄亭依旧在那里远远望着对岸的送弟阁,似乎还在诉说那段兄友弟恭的动人故事。

      苍坡古村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建筑是李氏大宗祠。宗祠是砖木结构的建筑建筑,气宇非凡。这里是整个李氏家族讨论大事,家族聚会和重要庆典的地方。大家仔细看牌匾上的“氏”字会发现多了一点,这可不是错别字,据说是古村里还有其他姓氏,多了一点是故意加上的,表示李家接纳异姓兄弟,显示了李家先人的胸怀和气度。

      接着我们来到永嘉昆剧展览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昆剧。在昆剧展览馆我们了解到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是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属于昆剧流派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 昆剧的表演风格庄谐并存,粗放与婉约兼顾。它是一种平民喜庆盛典、迎神赛会的等民俗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永嘉昆剧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其抑扬快慢,十分动听。值得一提的是,永嘉昆剧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研有所得--永嘉的历史

       在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看到不少代表温州重要历史的诗文、人物代表,都是冠以“永嘉”之名。 那么永嘉和温州有怎么样的联系,永嘉的历史是什么?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去查询了资料。

      永嘉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公元前192年东瓯国建立,当时国都就是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始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589)改称永嘉县(大温州的概念)。1949年5月永嘉全境解放,置双溪县,9月双溪县复称永嘉县。根据网上查阅的资料我还绘制了永嘉的历史线。

第二站:永嘉书院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永嘉书院,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现在的永嘉书院并不是原来的永嘉书院,经过历史的变迁,原来的永嘉学堂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永嘉书院是一个集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同时也是永嘉的历史文化展示平台。

    我们一行人穿过高高的水心塔,水心塔高耸威严,登上塔顶可以欣赏到整个书院的全景。讲解员叔叔介绍塔名“水心”二字取自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的名号“水心先生”,又因为塔处在水当中,一语双关。这塔是永嘉书院的最高建筑,以此命名意味着永嘉书院的文化定位就是延续和发展永嘉学派,研究和弘扬温州商业文化。

      讲解员叔叔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永嘉学馆内的陈列摆设。我们了解到先贤叶适的生平事迹,知道他如何集永嘉学派之大成,提倡事功之学,强调学以致用。叶适学说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学术繁荣,人才辈出,温州(永嘉)尤盛。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先贤们前承后继,一脉相沿,形成发展起著名的永嘉学派。”我们知道了永嘉学派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

       展馆内展现了永嘉学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化形态,以及与温州商道文化的传承关系都可以在展馆得以体现。馆内以图片文字的形式阐述永嘉学派和温州商道文化的思想脉络体系,以书籍、实物和人物展现永嘉学派产生的历史人文背景、不同发展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影响。我们看到了制鞋的模具、皮革皮具、印刷包装......这一件件物品都在诉说着“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

研有所得--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现代温州地区)人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 

      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浙江瑞安人,祖籍龙泉,十三岁随父迁居永嘉(今温州市区)。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二名(榜眼),为官清廉,素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曾任建康知府兼沿江制置使,力主抗金,屡建奇功。

第三站:瓯窑小镇

体验瓯窑

       第三站瓯窑小镇是唐代瓯窑遗址所在地,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旧称坦头村,因坐拥两处唐代瓯窑遗址而被誉为“瓯窑小镇”。宋朝年间村里建有多座瓷窑。小镇以瓯窑窑址为依托,集聚永昆、瓯瓷、木雕、瓯绣等多个非遗项目,并将瓯窑青瓷工艺与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浓厚的综合性传统文化社区。

      在瓯窑小镇展览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瓯窑瓷器,它们气质古朴而典雅,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釉面光洁如玉,温润细腻。简约的造型低调沉稳,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瓯窑的生命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放异彩到后来的消亡。在开始介绍瓯窑的历史之前,老师和我们讨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瓯窑的历史背景。

01:04

      我们穿上围裙,井然有序地坐到位置上,信心满满地开始捏陶了。我轻轻踩住发动机,将大拇指压进陶泥的中心,用手向外一撑,花瓶的肚子做好了。正当我想捏住花瓶的上面做瓶颈时,哎呀不好,陶泥掉下来了。就这样试了好几次,我的花瓶还是没有成型。原来看起来那么精美的陶器,做起来并不容易,而是需要用到很多细心、耐心,以及日复一日的努力。

      回去之后,我去图书馆查阅了关于陶器的书籍资料,对陶器的分类和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研有所得--瓯窑名片

      瓯窑是中国古代瓷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 瓯窑始于东汉,以烧制青瓷为主,产品包括壶、碗、盘、洗、钵、笔筒、盒等,具有胎白、淡釉的特点,装饰多用褐彩。到了南宋至元朝时期,瓯瓷开始衰败,而龙泉窑开始慢慢兴起,很多瓯窑也开始放弃原有的艺术风格,逐渐向龙泉窑靠近。但是在瓯瓷发展的这1300多年间,瓯瓷为后世的青花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两晋时期的工匠发明了青釉褐彩瓷,为以后的青花瓷奠定了基础。


体验酿酒

      据说中国是最早发明酿酒的国家,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怎么用粮食来酿酒了。我们来到瓯窑小镇的泉客酒庄体验酿酒,当一回小小酿酒工啦!

      酿酒材料准备妥当: 糯米、纯净水、甜酒曲(5克甜酒曲可做5斤左右的生糯米)、密封玻璃缸。开始动工!

      拌曲:在糯米饭温度降至适宜后,用纯净水倒将糯米饭打散,确保无糯米团。然后导入酒曲,用干净的棒子搅拌均匀。

      压平挖洞:将搅拌好酒曲的糯米饭用勺子轻轻压平,在中间挖几个小洞,助于观察。

      密封发酵:将容器改好密封,放置在温暖(28-32℃)且避光的地方进行发酵。

      回家后我按照酿酒老师的提示,继续完成后面的酿酒步骤。我将酒罐静置在27-32℃的房间,每天早晚用干净的筷子搅拌两次,一周后,再将盖子密封继续发酵。米家发酵的过程充满了神奇的变化,颜色从黑到红,冒出泡泡,糯米上下浮沉,酒香越来越浓......我用照片一一记录下来。

 研有所得--神奇的化学反应   

      在发酵的过程中,米酒从开始的甜香味变成越来越浓的酒香味,中间还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酿酒过程的现象,我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原来酿米酒过程中这个叫“酒曲”的家伙功劳可不小。酒曲是酿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由曲霉菌酵母菌组成,这些微生物在酿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曲霉的存在使得酿酒过程中糖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酵母菌则是发酵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它能够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完成酒精的发酵过程。‌

      我将米酒酿制的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从糯米到米酒成品经历了糖化和酒化,需要保证合适的温度,先开启瓶盖反应再封盖发酵,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或缺。

做麦饼

      老师告诉我们永嘉大部分地方都是以农耕为主,农民常常田里劳作就是一整天,大多数地方需要爬山,离家远,于是他们便带上带家人做的麦饼在路上充饥。对永嘉人来说,现在的麦饼已经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永嘉的记忆,是温州的符号,裹挟着浓浓乡情。

      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便跟着老师学习制作麦饼。揉、压、擀、放馅儿、包拢、再擀,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不一会儿功夫麦饼的形状就出来了。把麦饼送到烤箱,我们就开始坐等香喷喷的麦饼出炉啦。

      自己双手做的卖饼馅儿足皮脆,吃起来特别香!

      “山水清清,蚊虫叮叮,爬爬山岭,吃吃麦饼......”我们用温州话念关于永嘉麦饼的民谣,仿佛真的看到了劳作了一天的古时农民坐在田间地头吃麦饼充饥的场景。

00:16

结束语

       永嘉,“水长而美”。永嘉的历史正如其名悠长而有厚度,作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山水诗摇篮”,它承载着温州历史文化的根源。这次永嘉研学让我们走进了永嘉的过去与今天,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我们在山水间、建筑内、文字中感受到了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熠熠生辉;领略到了瓯江山水诗流淌着自然的韵律与人文的情怀;懂得了商道文化承载着永嘉的商业智慧与历史记忆。

阅读 2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