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刚过,暑退山青,秋色渐染盛夏的喧嚣,变成了初秋的恬淡。万物日渐饱满,生命逐渐丰厚。暑气止于此,学习不止于此。本月24、25日,大家欢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两日的书法课堂。
这定是不同寻常的第一课,上课地点不在教室,而在我们的第二课堂——展厅。
一幅幅,一件件,两位老师的讲解细致又深入浅出,将大家带入美轮美奂的书法世界。在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中,同学们皆对于作品的要点和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对于些许不足之处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下午课堂伊始,张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他近期参加一次全国少儿艺术人才选拔书画大会的经历,并分享了他的感受。
伴随着张老师的娓娓道来,我们的面前逐渐浮现出小朋友们稚嫩的面孔。而他们的作品,墨痕未干,诗意已显,那些或矫健或婉约的字迹,无不透露出作者的心境与情怀。
为何她们小小年纪,笔触已纯熟至此?无外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锤炼……
点评作业时间到!老师从章法、字法、笔法、墨法四方面出发,对每位学员的优点和不足都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强调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或褒奖或鞭策,都在激励着同学们为下一次更好的作品而努力。
课末,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临帖是赚钱,而创作则是花钱。”创作需立足于临帖之上,才能把所学零散的知识整合并重构,汲取古帖中的营养,化为己用。
课余时间,老师们为同学们进行深入讲解,指点迷津。
25日上午,敬爱的郑老师为同学们带了一场书法盛宴——《古文字浅说》讲座。课上,老师从“为何要学习古文字”出发,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让同学们明白如何进行古文字的学习。老师详细列举了有关书籍,并一一指出它们的可取和不足之处,供同学们参考。
以毛笔为笔,宣纸为裳,老师们挥毫泼墨,轻舞飞扬于白纸之上,为学员带来书写示范。
字如其人,犹似心灵之镜像,映照出书写者的风骨与情怀。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情感与思绪,每一滴墨香,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细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法之路悠远漫长,我们身处其中,经历着从生疏到熟练,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道阻且长,且愿诸君都能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编辑:曹玮怡
初审:张英俊
终审:李金阳
转发:吴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