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和学生一样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需要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落实具体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做的是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自己最坚实的脚步。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精神之后,紧接下来的就是将其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让新课标的精神得以落地。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我的思考:
1.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是“传道受业解惑”,这个“道”本身绝不仅仅指的是知识,而更多的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甚至是言语智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将其理解为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递,教师教学的中心是“怎么教”,也就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仅仅是浅层的学习,而新课标期待的是“深度学习”,这需要教师有意识、有技巧地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的过程,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思考、挖掘并加工,将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学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收获学习力,因此,教师的教学中心不再是“怎么教”,而应该是换位思考“学生怎样学”之后的“我该如何点拨、引导学生学习”,唯有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新的课堂样态才可能产生。
2.重新定位教材作用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我们使用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之前的培训和教材解读中,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这套教材在构建学生语文能力体系方面的独到之处。在本次新课标的培训中,我们通过专家讲座和生动的教学案例,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不是此前的“以本为本”,而是一个范例,是编写教材的专家、学者为了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精心挑选的一个语言范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明确,对于教材,定位应该是用于教学的一个范例,教师需要用教材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借助这个范例的剖析、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语言或表达的密码,并且尝试运用在自己此后的表达中。换句话说,教材本身不是目标,我们要教的不仅仅是教材,我们需要实现的是借助教材来教。
3.改变评价的方式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将学习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课程能否落到实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可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一直以来,我们采取的是纸笔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上片面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过分看重排名;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量化的内容,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难以量化的内容;评价方法上过多倚重定量方法,忽视定性的评价的手段;使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将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等等。就此,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慢慢调整,尝试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低段,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在闯关、游园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科素养。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倡导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既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定性评价,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等;也有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定量评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期成绩的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附上扼要的定性评语,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特长,同时指出努力方向。
学无止境。学懂弄通新课标,绝不是搞颠覆,不能把过去的教学说的一无是处,不能抛弃传统优秀教学方法,更不是完全推倒重来。语文教师践行新课标,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心无旁骛,在继承弘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新理念,遵循新课标,把握新规律,创造新教法,紧扣校情学情,潜心治学治教,精心用好新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