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启迪之旅   积清源活水

      ——湖北省“省培计划(2024)”荆楚名师名家工程孝感市名校长研修班(C042)简报

       地处清源街道的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内的景观石上有这样一句铭文:积清源活水,养浩然正气。铭释为:当以勤学好问之自觉,开明宽阔之胸襟,汲新知、纳新物,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养浩然之正气,塑高尚之人格,达至善之境界。或许,这也能解释我们一群教育人,炎炎夏日,不远千里,奔赴一场启迪之旅的初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短短的五天,京城教育大家的智慧和来自董永故里的四十余名校长的执着,在这个火热的八月,踫撞出激烈的火花。知识的更新与积淀,思想的活跃与流动,内心的清明与充实,必将让每一名富有教育情怀的追梦人收获满满。

名家风采

李希贵,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8月20日下午,学院师陶厅里,李希贵校长为我们带来了题为《AI时代我们如何做教育》的讲座。李希贵校长首先用具体的事例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AI的“主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然后从“实施任务学习,让学生成为自我成长的主理人”“直面真是挑战,扶放有度,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主导者”“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让学生成为他人目标的协同者”“放大关系的力量,让学生成为社区生态的构建者”等四个维度,结合李校长多年来在北京十一学校、第一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经历,生动而又详实地为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无疑,李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振聋发聩的,他的时代敏感性让人钦佩,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工厂式”的办学模式,如一泓清流,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AI时代下,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学习力、领导力、适应性等软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校也要为这种转变提供有利的平台,作为校长,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就教育改革过程的困扰与李校长进行深入交流。

名家风采

赵欣,北京海淀区教育党校党委书记、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主任。

       8月21日上午,赵欣书记为我们讲授的是《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与思考》。赵书记以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为例,指出名校长工作室为海淀区教育领域提升校长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推动海淀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种专业发展平台。一群志同道合、有经验有成就的校长组织在一起,交流、研讨、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实现美美与共。这样一种理念让在座的学员深有触动: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不也可以达到这种共赢的效果?随后,赵书记还从明确目标与定位、组建优秀团队、提供资源支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强化专业培养、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结合实例具体阐释了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与思考,为工作室建设的进一步落地插上了丰满的翅羽。最后,赵书记以纪录片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李希贵名校长工作室领导下的对密云某学校的教育改革转型全过程,借鉴效仿意义非凡。

名家风采

马景林,北京四中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8月21日下午,同样在学院师陶厅,马景林校长给我们讲授的报告是《关于校长文化的实践与思考》。马校长因材施教,另辟蹊径,专门针对我们学员身份,选择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校长文化为主题进行讲授。马校长先从自身多年从事校长工作的“是非观”、“生死观”谈起,引导我们正确认识校长文化对教育、对学校、对管理的影响深远,深刻体会校长文化中所蕴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结合当前形势,谈到对于学校发展的两点思考。一是管理的成败在于精准;二是教科研促进学校发展。有详尽的问题剖析,又有行之有效、方便操作的模板式措施,还有富有成效的样板案例。理论可研究,举措可落实,样板可参照,令在座学员如获至宝。当然,马校长最后的问题反思也值得我们警醒,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塑造着,也是传承者和创新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努力提高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基。

研讨交流

       8月22日上午是经验交流环节。40名学员按照小学和中学分成两个组别进行结构化研讨。主题是:优化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在教授的引领下,两个组别再分小组,本着集思广益、团队共创、智慧分享的原则,采用头脑风暴、团队列名、鱼骨图分析等方法,针对当前各位学员校长在工作中的现实情形,实现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合作式的互动研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小组都展示了丰硕的研讨成果。结合自编自绘的鱼骨图,各小组发言人将本组研讨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现场分享。诸如“如何解决家校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减少非学校事务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冲击”、“教师队伍建设的困惑与对策”、“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路径”、“如何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等等研讨问题,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团队的智慧在此刻碰撞和分享,将在每位学员今后的工作中得以绽放光彩。

名家风采

杨美俊,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8月22日下午,杨美俊研究员为我们做本期培训的最后一场报告《唯变所适——新课标下学校课程建设方向及路径》。杨教授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为我们详细阐释了为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课标改革的核心要点,明确方向,精准把握目标。在此前提和背景下,对校长提出领导课程教学力、引领教师成长力、优化内部管理力、调适外部环境力的期望和要求;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指导,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性化、共同体化、创造化、信息化的核心观点;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诠释了“双减之下‘少而深’的学习”生态,重双基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等理论和实践措施。讲授过程中,杨教授激情四射,洋溢着她对教育情感、教育价值的真切感知,让所有学员真实体会到:教育就是生长。

结    语

余海波,班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建与思政教研部教授。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短短五天,我们完成了由充实到充盈,再到轻盈的蜕变。教育名家的智慧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得到沉淀,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辐射。正如学员结课辞所云:是结束,也是开始。新征程,我们期待下一期的启迪之旅……

湖北省“省培计划(2024)”荆楚名师名家工程孝感市名校长研修班第七组编辑

学院掠影

00: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