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2024年8月23日至25日,平利教研师训中心组织了暑期教师培训活动。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着触动心灵的清澈,听着一节节优质示范课,聆听启人心智的讲座,不知不觉中,悄然成长。
精彩课堂,快乐成长
王福万老师带来的第一节课示范课《平均数》中,以生活中的投篮整体水平问题导入,促进学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移多补少”和”求和平分”两种方法求得了平均数,并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学会了合理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后练习设计有层次,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王老师整节课沉稳大气,处变不惊,精准点评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拓展中感悟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王老师的课让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从纯粹的计算到解决问题到真实的统计,需要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中,初步的形成数据意识,感悟数据的魅力,形成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在统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统计素养的提升。
第二节示范课是吕蒙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本节课中,吕老师紧扣本节课的核心,以“小亮、小华、小明进行竞走比赛,谁走得更快”引入新课。
活动一:让学生在比较和转化中理解速度的意义,借助线段图让学生推出并深刻理解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活动二:通过创设冲突,让学生在求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速度和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过程中,产生区分两个“8千米”的强烈需求,知道速度单位不能只用长度单位表示,还与时间有关,吕老师通过让学生计算“神舟十六号”飞船的速度和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发现得数都是“8千米”,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老师骑车的速度是不是跟‘神舟十六号’一样快呢”,由此引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产生强烈需要区分这两个“8千米”的需求。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自然而然地想到速度单位不能只用路程的单位来表示,还与时间有关,从而建立起复合单位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有效地突破了复合单位的难点。在促进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的同时,抽象、推理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育也落在了实处。
活动三:利用速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沟通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外延的丰富性。
活动四:古诗探秘,应用模型课件出示:《早发白帝城》,唐诗走进数学课堂,一方面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关系式,同时,将木船、高铁和飞机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了中国速度,体会到科技发展 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实现了学科综合。
润泽于心,砥砺以行
两位名师的课让我感受到“思想产生魅力,魅力启迪灵魂”的真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学习的有:热爱、读书、学习、有心、思考、实践、总结。此外,还需要有创新,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学习,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加强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灵动,多一份智慧,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吕老师的课堂语言停顿恰当,声音会烘托出一种研究的融洽气氛,学生有代入感。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策略的优越性,数学知识层层推进,播种核心素养,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我想,当学生主动地想要学时,课堂上才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而充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力争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红娘”,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也能期盼着一次又一次“与知识的美丽邂逅”。
专题讲座,名师引领
吕蒙老师的微讲座《构建生动深刻的“理趣”课堂》,主要从“趣”和“理”两大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数学课,数学课堂如何做到“趣”呢?吕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亲历探究,体验乐趣;数学思想,感悟思趣 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课例进行具体讲解。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数学老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那我们如何做到“由趣入理”呢?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本质,追寻道理;注重关联,明晰原理;发展思维,理性分析。一节好的数学课堂不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我们就要努力做到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有理有趣、由趣入理、理趣共生。
王家强老师的讲座《指向深度思考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筑牢第一课堂,教学做到“四个关注”。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效果的达成度;关注学习反馈才能让学习落地生根;关注全体学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二)赋能科研力量,“四个加强”蓄力学校教研。加强备课研究,展现思维之美;加强积极评价,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教研协作,带动团队发展;加强一课一思,提高实操能力。(三)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把握学生教育的“四个关键”。良好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适度作业是提高素养的关键;广泛阅读是厚实生命的关键;全面发展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需要我学习的还有很多,专家以渊博的知识、前沿的理论、严谨的态度,震撼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他们风趣的语言,详实的案例,精辟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还深化了我的职业认识,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教学有道,研学有法
张蕾老师执教的《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以组数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气氛活跃,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沈军梅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分数的再认识》,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原有基础上展开教学。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课伊始,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复习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3.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在生活中的例子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听完两节优质示范课,我有以下感悟。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去参与、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主动探究,只有会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同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需要在集体中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伴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思维的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我将把学习中的所获所思用于课堂实践中,让课堂扎实而有深度。
专题讲座,名师引领
沈军梅老师带来的微讲座《建立单元整体结构,促进理解性学习——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沈老师首先从新课标的颁布引发了哪些关键词这一问题入手,提出了新课标、新(旧)教材带来的一些思考。接着她从新课标的“三会”目标出发进行简单的解读,结合小学阶段的11个核心词进行剖析,使大家对总目标有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沈老师又对小学阶段的四大领域进行展开,提出了7大主题(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并对比11版课标简单分析。
单就单元整体结构而言,沈老师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新课标大背景下,单元整体结构的实施方法。她形象地把一个个知识点比喻成瓜,而核心要素(也被称为大观念或大概念,吴老师这里称为“核心要素”)和核心素养就是贯穿整体的藤。在“藤”这条线的引领下,我们呈现出一个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并非零散的,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螺旋交织的一致性。
安康市教研室李志主任带来的精彩讲座为《唱好成长“三步曲”,迈入教师专业发展快车道》,分别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做。要做到“四勤” “三实” “两吃透”。在平时备课时我们要多思多想,多反思,哪些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在这个知识点环节增加小组合作的交流环节,还可以设置小组之间的比拼,这样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课堂更有氛围感。在具体教学时,也要设立一些小组合作互动的要求和标准,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课堂在看似“嘈杂”但却井然有序中达到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总之教学不能浮于表面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认知要求放到首要位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作为数学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为终身目标,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深度学习。
不忘初心,砥砺深耕
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知无涯,学无境。教育在路上,学习不停止。愿我们能够在专家名师引领下共思共享,潜心修炼,聚力成长,整装待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诗意前行,觅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