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妈妈在阳台种了很多花,我会帮着浇水。我发现不同植物的叶片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颜色也有深浅,那么叶片的厚度是否也不一样呢?同一株植物的叶片是否有差异?甚至是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叶片厚度会保持一致吗?
实验一
一片叶片不同部位叶片厚度相同吗?我猜,可能叶片的中心部位厚,四周薄,因为中心部位的叶脉粗一些,获得的营养和水也多一些。
我的猜测对不对呢?那就行动起来,用事实来验证:取一片木槿叶片,如图给叶片分成A、B、C、D四个区域,分别用游标卡尺给四个区域测量叶片厚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咦,两次测量的数据相差这么大!
原来,大叶脉的直径比叶片的厚度大,会影响叶片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于是,接下来的测量我都避开较粗的叶脉。
大叶脉的直径比叶片的厚度大,会影响叶片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于是,我重新开始了实验,接下来的测量都会避开较粗的叶脉。
1、取一片木槿叶片,如图给叶片分成A、B、C、D,分别用游标卡尺给四个区域测量叶片厚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2、重复步骤1分别测量金银花叶片、番薯叶片的厚度。
实验结论: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二
被采摘的实验叶片,过几天就萎蔫了,我又突发奇想,叶片会变薄变轻吗?于是,开始了下一个实验:叶片脱离植株后重量和厚度会有变化吗?
1、取一片木槿健康成熟的叶片,记号笔标注叶片测量厚度的位置。
2、游标卡尺测量记号位置叶片厚度 电子秤测量叶片重量,测量气温及湿度,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整理
经过数据的比较:
1、叶片厚度在24小时内保持不变,第2天至第3天的下降最快,减少0.05mm,之后一致稳定在0.2mm。
2、叶片重量在24小时内成断崖式下降,减少0.6g,减少75%,之后一直稳定在0.2g左右。
实验三
一片叶片的厚度基本一致,那么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厚度也保持一致吗?
1、木槿植株分成不同区域A、B、C、D,分别取各区域一片叶片,游标卡尺测量叶片厚度,并做好记录。
2、选择石榴、金银花植株重复步骤1。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发现,一株植物体左右两侧叶片的厚度相同,顶部叶片的厚度比下部中心区域的叶片厚度大。
进一步思考
基于实验结果,推测可能植株左右两侧接受到的阳光及营养条件相同,故叶片生长情况相似,叶片厚度相同;因顶端叶片因位置较高,可能根部输送的水分小于植株下面区域,故预测顶部叶片厚度小于其他区域,但实际结果却相反,等于或大于其他区域,可见植株高度不会影响水分的运输,而植株顶部能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也是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植株内部叶片可能接受阳光偏少,故叶片厚度低于顶部,甚至可能低于左右两侧部位的叶片厚度。
实验四
自然界植物的种类不计其数,那么不同种类植物的叶片的厚度是否相同呢?
我决定选择五个地点:住宅小区银厦公寓、五磊山公园、景山公园、九山湖胜昔桥、泽雅风景区,分别测量所在区域的若干植物的叶片厚度,并及时做好记录。
住宅区银厦公寓:
五磊山公园:
景山公园:
九山湖胜昔桥:
泽雅风景区:
共收集到54种植物叶片厚度的数据,把数据做成统计表格,便于分析比较。
处理数据:
做成表格、柱状图、扇形图,更加直观反映出数据的异同。
1、该实验取样地点的选择多样化,有住宅区、公园、风景区;平地、山上、湖边等区域。
2、被测植物种类较多,涉及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被子植物中有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直立植物、爬藤植物;有喜阳植物、喜阴植物;有观赏性植物、蔬菜瓜果类植物。
3、总计被测植物种类达到54种,根据数据统计,植物叶片的厚度大致在0.1mm-0.99mm范围内,其中85,2%集中在0.5mm以下。
实验五
樟树是常见的行道树,在温州随处可见,不同地点的樟树叶的叶片厚度一样吗?
我选择五个取样地点:住宅区银厦公寓、五磊山公园、景山公园、九山湖胜昔桥、江滨路三桥,各随机选择一棵生长状况良好的樟树,选择树冠下面枝条,测量10片叶片厚度,并做好记录;再分别计算五个取样点10片叶片厚度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
根据数据发现,不同地点樟树叶片厚度有差异,平均厚度为0.25mm,偏差不大于8%。
进一步研究
其实有关植物叶片厚度的疑问还有很多,接下来我还想知道的是:叶片从嫩叶、成熟叶片、变黄成枯叶的演变过程中,叶片厚度是否会发生变化?随着植物年龄增长,其叶片厚度是否也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