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列传(短篇小说)

作者   吴建华

用户14107494
创建于08-24
阅读 3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晨,鲁国的天空略显昏喑,在通往都城的驿道上,二十八岁的青年子羽身着白色宽袖长袍,腰间系着黑灰色腰带,发髻上扎着一条深蓝色的头巾。他肩背束脩,正风尘仆仆的从武城赶往一百八十余里外的鲁国都城曲阜。进入城区,子羽无心浏览大街小巷的繁华与热闹,也无意品尝街头巷尾的市井美食。大约巳时光景,子羽一路打探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孔子家中,叩拜在了孔子面前欲拜孔子为师。孔子打量子羽,见其容貌甚丑心生厌恶,拒绝了子羽。

       子羽,鲁国武城人(今山东平邑县人),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小孔子三十九岁,时为武城佐吏。子羽拜师无门回到武城,四年后,适逢孔门弟子子游,新仼武城县令。子游,吴国虞乡人(今江苏常熟市),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唯一南方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擅长文学及诗书礼乐,人称“南方夫子”。子游成为子羽的上司后,很快就了解到澹台子羽为人正直、好学、性刚烈,对其颇为赏识。次年秋天,子游得知子羽拜孔子为师被拒时,适逢孔子巡游来到武城,子游是孔子非常得意的门生,二人相见孔子非常高兴,还关心的问:“子游,在武城你发现并得到人才了吗?”

       子游告诉孔子:“噢,先生,武城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处理事情光明正大,从来不走捷径,体恤民情不奉承上司,不为公事,也从不到我办公室或家里来。”

       孔子听了,不由一愣,问:“子游啊,你刚才说的是澹台子羽吧?”

       子游答道:“正是,他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聪明好学是个人才。噢,据我了解他曾去都城拜先生为师,但不知何故先生把他拒之门外?”

       孔子听了顿觉十分惭愧,脸也红了起来,之后他自嘲的说道:“子游,为师惭愧,我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惭愧啊……”当日,孔子收子羽为弟子,亦成七十二贤之一。

       不久,子羽无心仕途,退而修行、学而时习之,仍然刻苦研学,致力修身实践。之后,他在武城设坛讲学,立志传播先生倡导的儒家学说。一日,子游去学馆看望子羽,并为他深感惋惜的说道:“子羽兄,你的前程我是非常看好的,但我没想到你会无意仕途,在武城设坛讲学,致力弘扬先生的儒家思想,倒也可喜可贺。”说到这里,子游停顿了一会,又说:“先生的弟子大多都在齐、鲁、秦、晋、中原等诸国为官,践行先生的治国理念。我是从南方吴国虞乡来到这里拜在先生门下,学成后本想回吴国兴学,象你一样做个教书先生,但因先生保荐让我留在鲁国做了武城县令,现在看来我这辈子恐怕很难再回到家乡故土……”子游说着内心不由伤感起来,声音也变得哽咽了。

       子羽看了赶忙安慰说道:“噢,子游兄弟,你不必伤感,吴国距鲁国并不远,何况官署衙门每年都会有回乡省亲的假期呢。”

       子游听了仍然伤感的说:“子羽,你说的这些我当然清楚,只是我不能象你一样专心志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去努力传播先生的儒家学说……”子游说着说着,忽然睁大了双眼,他看着子羽,仿佛有些兴奋的继续说道:“子羽兄,就在刚刚,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希望你能代我了却心愿前往吴国或是去往更加偏远的南方游学,传播先生的治国理念,让先生的儒家思想在南方生根、开花、结果,如能这样,澹台兄长将来在历史上必将会立下不世之功,名扬华夏……”

       子羽听了,不禁心有所动,他对子游说:“子游兄弟,你说的有道理,也确实可行,先生的学说应该传到南方、传遍华夏,但要付之行动,我还需要和父母、妻儿及家人商量决定才行……”

       此时,孔子已风烛残年。忽有一日孔子病情加重,子羽、子游赶往先生家中。子羽来到塌前安慰先生说:“先生保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望着先生虚弱的身子体继续说:“昔日子游千里迢迢从南方吴地来到鲁国都城,拜在先生门下学业有成,现在鲁国武城我的家乡担任县令。他致力践行先生您的思想,礼乐教化乡党子民,使武城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街头巷尾配乐吟诵之声不绝于耳,为此,子游甚得先生器重,先生也常夸子游‘吾门有偃,吾道其南’。”说到这里,子羽握着孔子的手,音声变得哽咽的说:“先生,今天受子游之言启发,我欲游学南方,践行先生之志把您的学说和以仁为精隨的思想带到南方,去教化那里还没有没开化的华夏子民。”

       孔子气若游丝,闻言老泪纵横,他望着子羽断断续续的说道:“善哉……羽之言也……吾、吾以言取人……失,失、失之宰予;以、以貌取人……失,失,失之子羽耳……”次日,七十二岁的一代大儒,至圣先师孔子病世,子羽和子游为先生办完丧事,亦为其墓冢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仲夏午月的一日清晨,武城天高云淡、日丽风和。子羽带着弟弟子南游学南下,子南是子羽小弟,约十六、七岁,比子羽小二十岁。子游送子羽至城门关口依依话别后,驻足目送子羽,直至背景消失在天边尽头才返回县衙。不久,子羽来到中原,随身携带的珠宝因不小心被劫匪发现,途中乘舟渡黄河时两劫匪跟踪上船,当船行至河中心时,劫匪突然跳出劫住船只索要珠宝。子羽闻言大怒,朝两劫匪不屑的骂道:“我的珠宝只可义求,岂容尔等两个匪盗在此强夺。”言毕,挥剑怒斩二匪,并沉珠宝于黄河,以示自己并非吝财之人。此事不久传到鲁国,从此澹台灭明重义轻财的高贵品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他“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至今盛行孔孟之乡,传承齐鲁大地……

       子羽、子南渡过黄河,一路晓行夜宿来到吴国都城姑苏,子羽叫子南先在都城找一僻静之处结庐修学。据传,子羽结庐之地后来塌陷成湖,姑苏百姓为纪念他把此湖命名为“澹台湖”。三年后,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灭国,子羽、子南继续南下。一日,他们来到豫章属地钟陵,发现钟陵山风光秀丽,鸟语花香,周边水网密布,鄱湖近在咫尺。子羽顿觉此地是个传道授业、解惑释疑的绝佳之地,吩咐子南就地砍伐树木、毛竹在钟陵山下搭建学堂馆舍。钟陵官署及百姓得知孔门弟子澹台子羽在此开办学堂,纷纷走出家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把学堂建好。并引来钟陵及周边的青年才俊投在子羽门下学习儒学,并兼学六艺,课外阅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子羽还制定了招收弟子、教学和向诸候国推荐弟子的严格管理制度。五年后,学馆声名鹊起,子羽致力传播的孔子儒家学说已在豫章大地悄然兴起,引起了越国、楚国等南方诸候国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向子羽招收弟子入仕……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纪念一代先贤澹台灭明,豫章太守张绶上书朝庭将钟陵县更名进贤县获准,同时把钟陵山更名栖贤山,沿用至今……

       一日午后,子羽信步走出学馆,独自一人来到钟陵山上,站立在香炉峰前仿佛在看烟波浩渺的军山湖,又仿佛在远眺赣江之滨的豫章城。子南发现子羽连日来象有心事,尾随其后跟了过来,他站在子羽身后,过了许久听到子羽一声长叹,不由问道:“大哥,这些天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真要有心事也该告诉我呀,也好让小弟我为你分担一、二才是。”

       子羽听了心里一阵暧暖的,他看着子南十分欣慰的说:“噢,我的小弟长大了,都开始知道为大哥担当了,大哥谢谢你……”随后他告诉子南说:“大哥没有心事,要说有那也是件值得我们大家高兴的好事,这些天大哥是在考虑怎样尽快把学馆迁到豫章城里去。”

       子南一听,感到很诧异,问:“你要把学馆迁走,为什么呀?我们在这里不是办得好好的吗,为什么呀?大哥……”

       子羽说:“是啊!大哥在钟陵山开坛讲学也有好些年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十分美丽,你、我也十分熟悉,可以说我对这里是有了很深的情感……”说到这里子羽停顿了一会又说:“子南,我们现在讲学的位置处在豫章,豫章又处在原来的吴国与越国、楚国的交界之地,虽说吴国已灭,但随着儒家学说的快速传播和发展,以及大哥我在南方各诸候国的个人影响,认为有必要把学馆迁到豫章城里,这样会更有利于先生学说的传播,也有利于南方列国上层建筑接受儒家思想。”

       子南似乎听明白了,随后他眨了眨眼又问:“大哥,你把学馆迁到豫章城去了,那钟陵山这里该怎么办呀?”

       子羽没有没有马上回答,他在看远处的落日余晖映照在军山湖上,此刻,湖面和天空已被一抹夕阳染出万道金色的霞光……过了好一会,他才对子南说道:“放心吧子南,这里的学馆还要继续开办下去,我都想过了,我走后这里就交给你和我的弟子,由你们一起继续在这里传播先生的学说。”

       子南听了,看着大哥坚定的点了点头说:“嗯!你放心吧,大哥,我会努力干好的……”

       几天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子羽从钟陵山来到豫章东湖(南昌市百花洲)选址兴建学堂馆舍,不久,学堂馆舍建好。入学这天,子羽看着弟子逐个儿在自己面前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心里非常激动。之后他在课堂上告诫弟子说道:“弟子们,今天你们能来这里学习可谓三生有幸,但这第一堂课我要强调的是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提倡学而不厌、发奋忘食的精神;树立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的风气;牢记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的态度。学习时还要做到勤于思考,注重实线,达到学以致知,学以致用的目的。”说到这里,子羽停顿了一会,然后加重语气继续说道:“当然,你们还要注重个人品德修为和行为规范,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诠释何谓春秋大义,何谓修身、齐家、治国、评天下……”从此,澹台子羽在南昌东湖开启了江西,乃至江南首开书院的示范先河,并在这里倾其一生传授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治国理念,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弟子。其三百弟子亦如一粒粒种子撒在南方大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并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使豫章大地“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的崇学风气蔚然成风,才有了日后江西千百年来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子羽已到耄耋之年,此时,子南已回到子羽身边照顾子羽。一日,子羽回光返照,把子南叫到跟前,说:“子南,扶我去学馆看看吧,为兄有好些时间都没去过那儿了。”子南搀扶子羽走出房间,临近学馆有朗朗诵读之声传来,子羽很久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了,声音让他倍感亲切,精神也好了许多,他在学馆里缓缓的转了一圈后,欣慰的笑了……之后,子南搀扶子羽回到屋内陪着兄长,躺在床上的子羽这时望着自己最小的弟弟子南十分内疚的说:“子南,你可见老多了,头发也都白了,大哥对不住你啊,年少时,你就跟着大哥飘泊在外,可吃了不少苦……”

       子南听了心有不忍,说:“大哥,你可别这么说,虽然我跟着大哥你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可大哥你也给了我一个家呀,我如今儿孙满堂幸福快乐,我应该感谢你这个好大哥才是啊!”

       子羽听了,十分欣慰,之后他看着子南了无牵挂的说:“子南,为兄行将就木,逝后把我葬在豫章东湖……”言毕,面容安详,无疾而终。出殡那日城内百姓纷纷前来送葬,从“澹台门”一直送到湖滨东岸(墓地在今南昌市二中宿舍区内),好几里长的送葬队伍让人看了为之动容。澹台灭明来南昌开坛讲学,不仅把孔子先进的儒家思想带到了南昌,还发展成为了儒家在南方的一个重要学派,也为日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更为日后江西书院数量、质量成为全国之首奠定了基础。他还把齐鲁和中原两大文化融入到了南昌,为南昌的早期教育和精神层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南昌人民在他当年进入城区的地方建了一座牌楼,命名“澹台门”,后来“澹台门”更名“进贤门”。子羽死后,城中百姓为他立祠建墓进行祭祀。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儒家传人把澹台灭明列入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从祀孔子;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为“江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为“金乡候”;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尊为“先贤澹台子”。明天启四年,山东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祭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二贤祠更名三贤祠。


注:参考文献

1:《论语》之《为政》、《雍也》、《阳货》、《先进》

2:《史记》之《仲尼弟子列传》

3:《括地志》之第三部分


地    址      南昌型钢厂

邮    编      330012

手    机      13870600251

开户行      中国建设银行

卡    号      6236682020000983939





阅读 3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