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材的初始印象——观看新教材培训感悟

方丽华
创建于08-24
阅读 3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假里我仔细揣摩了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里的重点词、重点字,不断找寻“新”的理念、“新”的支撑。

“立德树人”是我在学习新课标中读懂的第一个词,德育为先,加强在今后的课堂中德育教育的落实。

      “核心素养”是我在读新课标中关注的第二个词,相关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课堂践行要围绕它来进行。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在哪里?如何对应课题教学、衔接学生实际?或许新教材中会有答案。

依旧是“情境+问题串”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我记住了这几个关键词。

      1.活动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课本中的数与形,更应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理解。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尝试,作为一线教师,我最怕上这种课型,准备麻烦、认知差距、纪律失控、耽误时间……但难教并不代表无用,相反有大用,数学的真正意义都体现在生活里。新教材里不仅保留了以数学游戏、数学趣题、数学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并新增了立足项目式学习理念,体现跨学科主题的“综合实践”。变化之大相信我们会仔细斟酌、反复研究,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更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大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是对积累活动经验的完美诠释。

  2.儿童视角      

什么是儿童视角? 新教材做出了很多努力,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助力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以儿童能够读懂的“画书”形式呈现“情境+问题串”,体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有设计的直观模型搭建学习的“脚手架”,画图、数线陪伴学生学习。 其中,尤为凸显儿童视角的是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可谓手到擒拿,即便有难度,万能小手指也可保驾护航。新增预备单元“我上学啦”,便是以儿童视角引领孩子们从童话世界走到现实世界,理解游戏规则,理清正向的交往关系,并一起制定自己的课堂规则,做好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既然删减教学内容,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儿童的内在需求,引领他们适应学习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儿童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允许孩子慢慢来,力求走好每一步。

当我们以儿童视角分析教材,设计活动,将自己融入儿童的世界里,会不会更能理解孩子?更能教会孩子学习?更能激发孩子内驱力?


3.具体表现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地,成效怎样,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比较模糊的地方,“具体表现”犹如一盏清晰的指明灯,照亮了孩子的言行,细化了教师的方向。

 与具体表现相应的便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学生表现便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以分数做定论的时代终结,孩子们的潜力之大,可塑性之强,值得大家充满期待。 

分层而具体的评价有效,有时语言匮乏之致,苍白而无力。孩子本就存在差异,允许其个性发展,鼓励其自我完善,老师的期待、评价就是催化剂。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趣的灵魂,一代教师面对的就是千万个有趣的个体,一千个孩子眼中就有一千种数学。新教材亦是如此,每一个执教者眼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新面孔,在以后的实践探索中,又会有新的感悟。

 2024年秋学期,一年级将使用新教材,后面各年级逐年推行,全面使用。       

当新教材与鲜活的孩子碰撞之后又将会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期待新一轮教改的璀璨星光,偶遇更多有趣的灵魂。

阅读 3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