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阴霾,为基层工作者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激励。这一重要举措,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推动。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成为我们每一位工作者必须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深化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必须深化对减负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是阻碍工作落实、损害群众利益的“绊脚石”,必须坚决予以清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让实干者得实惠、让形式主义者无市场。
优化机制,减少不必要负担。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优化各类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等负担。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规模,提高文件、会议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会议都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减少基层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强化监督,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减负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畅通基层反映问题渠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大对减负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改革创新,激发基层活力。减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工作效能。因此,在减负的同时,要注重改革创新,为基层赋能。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支持基层结合实际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基层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工作者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龙门镇:陈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