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可以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李政涛教授的《活在课堂里》,光看封面就让我爱不释手:枣红的封面上烫金的行楷书名,典雅而灵动。在竖写的书名下面有两行宋体小字:“献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人。”“李政涛著”四个字同样用宋体竖排印在靠书脊的左边,字不大,显得谦逊而严谨。
李政涛何许人也?我们先来看书的折页,有简短的作者介绍:李政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 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照片上的李教授脸庞瘦削,眼神犀利,透着浓浓的学究气息,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者。
这本书是李教授的教育随笔集,然而李教授的随笔不随便。全书分七辑,从理想的课堂到传统的课堂,从发国内的课堂到国外的课堂,从当下的课堂到未来的课堂,李教授用学术的眼光,国际的视野,为我们讲述了“生而为师”“生而为课”的使命与担当。
扉页上的话,我特别喜欢:
所有教师的人生之路,都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老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这个目标仿佛是一个山顶,不会轻易抵达,需要你披荆斩棘,跋涉前行。
在荆棘丛生的课堂山路上,你必定经历长久的孤寂和痛苦,四周静默无声,仿佛与世隔绝……你独自一人,一边唱着忧伤的歌、跳着笨拙的舞蹈,一边仰望星辰。在这歌中,在这舞中,还有,在仰望中,你觉察到你生而为人的使命,生而为师、生而为课的命运。
这不到两百字的文字足以令人沦陷,字里行间充满了李教授对课堂本质的深邃的洞察,以及他对理想课堂的执着追求。这既是一首献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人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生命课堂的挽歌,悲壮之前油然而生。
翻开书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文中既有李教授对传统课堂的采撷与回望,又流露出他对时代之声与未来教学的前沿认识和透彻理解。传统的与未来的、世界的与科学的、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读写意义与跨学科融合……一口气读完,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亦似一场撞击灵魂的饕餮盛宴!
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课堂是生命成长之地,你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可能印在学生的心底,转化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这是李政涛老师在随笔写作上的告别之作,“学术之地,是林中空地,更是寂寞之地”,但他深深地相信:“寂寞之树上结出的果子,它的美与芳香,将更为持久”。他的学术精神,将影响更多包括我在内的新生力量。
最后,用书中的话与同行们共勉:
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我即课堂,课堂即我。课堂的境界,就是教师生命的境界,对课堂的雕琢就是对生命的雕琢。让我们在未来的课堂中,呈现更多精彩的生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