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继挑战读写绘课程后,我们又要带着宝贝们一起进行长文挑战啦!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完成了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级写绘课程后,感觉干货满满,于是这次接着报名,其中可报的课程种类有很多种,经过一番挑选,我选择了其中的长文挑战课程,去年就想报了。
魏智渊老师如何评价这门课呢?——5~7岁,我最推荐、第一推荐、没有之一的课程,就是长文挑战课程。——家长问:“我家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准备工作当然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准备,首推长文挑战。
看到孩子们暑期的读写绘作业,感觉孩子们如今读完绘本后快速完成一个写绘, 简直是So easy啦!所以尽管完成一个课程有多累,有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我也甘之若饴。抓住孩子阅读的最后黄金年龄,带着我们的宝贝们一起前进!
为什么这门课程这么重要?
魏老师说,因为在小学阶段,阅读是最重要的工作,它是所有学科以及道德人格的基础与前提。在小学,得语文者得天得天下,到了初高中以后,数理逻辑就显得更重要。
阅读,会刺激孩子的语言智能,而语言智能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
那么长文挑战,是一门什么课程,和这么重要的阅读有什么关系?
在这节课中,魏老师纠正了我们关于识字的一些常见错误认知,整理如下:
1.小学前大量识字一定是好事吗?
不一定。小学前大量识字,若采用机械识字的方法,可能增加孩子的记忆负担,不利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升。可能孩子刚开学这个阶段会很有成就感,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深入,他的阅读理解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小学前就完全不需要识字,只要是带着理解地识字,以不脱离语境的有意义的方式,带着孩子去识字——即自然的、浪漫的识字方法下,则识字量越大越好。
2.掌握一个汉字是指掌握一个汉字的音形义吗?(能读、能识写、知道词义)怎样才是适合儿童的识字方法?
非也非也!
我们总觉得像这样读读写写、组词造句,再加上认读与默写,识字就算完成了。这里包含了一种假设——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然而,认识怎么可能一次完成呢?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就像今天突然有媒婆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你无法通过一面或者数面,或直接间接的相亲介绍就能真正理解他,感受他。如果这样跟他在一起,风险就非常高。只有大量的时间在一起接触、相处,保持一个日常的交往,才会逐渐真正了解一个人。你对他的认识是没有终点的,只要交往在继续,认识就还处在丰富和演化中。
像这样立体的、生动的、丰富的认识过程,就是浪漫的,反之就是机械的。
孩子对一个词的认识,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呢?当儿童去读一本绘本、一个故事时,他并没有刻意去掌握。但当他读了足够多的文本以后,他就会与这个词有无数次的遭遇,在这种遭遇中,儿童与词语才建立起了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方式便是浪漫的、自然的,有了前期这样的积累,就为教材学习识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真正开启教材学习时,潜意识里关于这个词的大量认知一下就被唤醒了。这时,这个词就是生动的、灵活的,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更顺应孩子的学习规律。
可见,前期的浪漫阅读,对儿童后期识字学习的效率提升有多重要。
儿童在这样浪漫的方式里学习,就属于无意学习方式——潜意识就在学习,不需要很费力、很刻意地花费注意力。而用教音形义的方式,或用教材识字,或是通过认识字的结构,来成组地识字,这类方式,都属于有意学习方式,需要孩子花费较多的注意力,投入地学。我们的大部分学习,都是潜意识里发生的,无意学习占了80%,而有意学习只占了20%。如果没有潜意识里与知识的接触作为背景,则有意学习的品质就会受到影响,也会不稳定。
为什么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段或中学,容易出现学业困难?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患上了“记忆肥大综合症”。因为学生最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有意学习,过于精确,浪漫不足,背景不足,说直接点,就是阅读量不足。
因此,平时缺乏阅读的孩子,若主要靠教材学习这样的有意学习方式,会越学越吃力。
3.用趣味识字方法,教孩子识字,可行吗?
趣味识字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机械识字。比如以前老师教我们认识“照”,就会说: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也记住了这个字。但事实上,它导致了对这个字错误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
为什么这么说?
事实上,这里“照”是形声字,下形上声,下面的四点底,并非指“血”,也不是“水”,而是跟“火”有关。它简化以后,就变成了四点底。因此,“照”,就有“光明”“明亮”的意思。这就是基于理解的识字。理解了这个字,再带学生认识识 : “蒸”、“烈”、“煮”、“煎”、“煦”、“烹”等词,他们就能轻松理解,这些字跟“火”有关,有利于他们理解这一类字的意思。
我们今天要教识字,并不是要教这个孤立的字,而是对它的理解,并且这个理解是可迁移的。
而趣味识字方法,根据外形识字,表面上是减轻了负担,但实际上当识字量增加,儿童的负担反而成倍地增加了。因为不但是错误的教法,而且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也被切割了。
一旦儿童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就会按照遗忘曲线不断地衰退。而真正基于理解的记忆,不仅不会衰退,反而因为相互的联系和频繁的使用而加强。
所以,记忆不一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只有机械记忆才随着年龄而衰减。
因此,趣味识字并不是绝对不能用,而是要谨慎使用,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辅助手段,但不能过度使用。它可以是某个阶段的识字过渡,但不能成为识字的基本方法。
4.儿童是通过拼音识字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拼音只是一种标音系统,本身并不具备意义。很多父母会提前焦虑孩子的拼音学习问题,孩子也会因为学不好拼音而苦不堪言。
拼音是为了正音,是小学阶段的正音工具。但它仍然属于初阶学习,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训练思维。小学阶段虽然要学,但并不是核心教学内容。
尤其是一年级第一个月,儿童应该沉浸在故事里,不应该生活在拼音学习的炼狱里。可惜目前新教材虽然后移了拼音,但位置还是偏前,这也是源于背后一个不成熟的假设——把拼音当成了识字工具。
5.儿童是先学阅读,还是先学识字的?
看到这个问题,你可能第一反应是:不会识字,怎么进行阅读?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儿童听妈妈讲故事,是不是阅读?儿童跟孩子的谈话交流,是不是也算阅读?这些都属于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入,为孩子积累前期的语言感觉。没有这些,就会让识字变得不可能。
因此,在识字问题上,阅读代表了浪漫阶段跟综合阶段,而识字则代表了精确阶段。识字过程就是以阅读为开始,以阅读为结束,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直到完成基本的识字任务为止。
儿童在前期进行阅读,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整体地感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后期辅以识字,浪漫和精确相结合,识字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因此,儿童是先阅读,再识字更佳。前期的阅读为后期的识字提供了背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默读和朗读,对儿童识字有什么好处吗?
默读和朗读,是两种健康和自然的识字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浪漫识字。
在默读过程中,孩子不断地跟字打照面,就跟一间教室里的新同学一样天天见,慢慢大家就熟悉了。
但这里,孩子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而是跳跃着读的,快速地汲取意义,他并不在哪里逗留,除非遇到困难。他不需要每个字都认识,就好像我们读金庸的小说,那么多兵器,你认识吗?但影响你阅读吗?
在朗读时如何呢?
朗读时,每个字都要读出声来,整体还要读得流畅,那音形义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流畅的对应,建立起必要的关联,这对于浪漫识字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孩子的理解水平,就是在默读和朗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低段的默读和朗读都有助于孩子的识字。这也是长文挑战行动的主要方法。
结合以上问题的解答,我们发现:识字,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的接触中完成并深化的;它既需要前期浪漫的积累,比如生活中识字、阅读中多次打照面并体会其丰富的理解,也需要后期精确的教材学习,而前者应该占80%,后者占20%,更有利于孩子长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保证。
平常的事坚持做,坚持做就会不平常!比如阅读,多少宝贝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如今的自信满满。坚持是最神奇的魔法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