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行万里路走进省博了解历史文物

赵宇庆
创建于08-22
阅读 2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这件三棱大尖状器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是10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工具。它由硬度较高的角页岩制做而成,形状类似西方同时期的“手斧”。整件石器器身厚重,左右对称,横断面呈三角形,底部圆钝方便手握,是丁村人制作的一种特有的挖掘工具,因为这种石器在丁村文化中非常典型,因此也被称为“丁村尖状器”。

 

玉组佩出土于晋侯墓地63号墓,据研究墓主人应当是晋穆侯的次夫人。墓中共出土随葬品4280件,其中玉器近800件。这套玉组佩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是整个晋侯墓地中发现的最大的玉礼器组合,其中仅玉璜的数量就达到45件之多。下端的玉雁、玉蚕晶莹剔透,栩栩如生,表达了墓主人破茧重生的愿望。玉器上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这套玉组佩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代表了当时最高超的制玉水平。


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是北魏贵族司马金龙和妻子姬辰的合葬墓,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墓葬中发现较完整的屏风有五块,木板之间用榫铆结构连接而成。在整个木板表面用红色漆为底,描绘了十几幅宣传帝王、忠臣、孝子、列女的故事,旁边还辅以大量的题记。

  在山西博物院的“民族熔炉”展厅中就展出了其中一块,这块屏风画面上下分四层,每一层上都绘制着一段“列女传”的故事。图中人物形态委婉从容、神采焕发,线条自然流畅。绘画风格和技法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极为相近。上面所书的题记和榜题文字,上承汉隶传统,下开真书先河,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的出土,对研究北魏前期的绘画风格,进而探讨整个魏晋时期的中国绘画成就,都有较高的价值。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瓷器品种。其特点是体型较大、胎厚重,青花色泽浓艳,装饰层次多,画面满,从器口到器足,都会饰满各种花纹,但层次清楚,繁而不乱。这件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造型浑厚凝重,胎釉细腻,青色深沉。上面绘制有精美的海水、缠枝石榴、缠枝牡丹、卷草纹和莲瓣纹,其中以枝繁叶茂的缠枝牡丹花纹为主体纹饰,画面饱满而不拥挤,层次分明,色调明快,是元青花中的杰作。

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后代更深刻的了解山西

阅读 2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