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救”在身边——除颤仪的应急救护培训

创建于2024-08-22
阅读 3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除颤仪:作为急救领域的重要设备,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瞬间穿透心脏,使多数心肌细胞同时除极,降低异位兴奋性。这有助于让具备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重新启动,恢复窦性心律。当心脏骤停的危机时刻,除颤仪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它的核心目的就是纠正患者心律失常,与时间赛跑,为生命争取宝贵的存活机会。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状况,急诊科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接受了严格的除颤仪使用培训,本次培训由急诊科主任特邀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授课,他首先从除颤仪使用原理、使用指征、操作流程、各类参数设定、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现场示范。

针对小儿患者生理特点,工程师从电极板的切换、设置模式、功率大小、电极板放置位置进行逐一讲解,确保在场人员熟练掌握除颤仪操作要领。

然后工程师从设备的电池检测、开机测试、常规检测、按键测试、日常保养、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进行详细介绍。他强调,除颤监护仪是一种必备的抢救设备,抢救时对其性能要求很高,对除颤仪进行预防性维护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培训最后设立了实操和答疑环节,急诊医护人员踊跃参与实操,讨论环节十分热烈,现场学习气氛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师耐心地解答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指导、解答。

电除颤仪的使用流程

【除颤适应症】

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除颤目的】

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除颤评估】

1、病人的年龄、体重、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态。

2、除颤器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除颤准备】

1、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2、环境:整洁,安全,有电源、电插座及吸氧、吸痰装置。

3、用物:除颤器、导电胶、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抢救车、乙醇纱布等。

【除颤实施】

1、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电源。

2、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3、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5、选择合适的能量:一般首次能量给予双向波150J,单项波360J。若除颤无效可重复电击.能量可增到最大。

6、充电: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底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大于10cm;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7、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下的放电键。(电极板紧贴力度10-12kg)。

8、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

9、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重新冲电,重复步骤。

10、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11、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2、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13、记录。

14、终末处理。

【注意事项】

1、及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

2、导电胶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

3、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4、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4J/kg,第3次4J/kg。

5、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电除颤。

6、同适应症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除颤效果评价】

1、病人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正确调节能量。

3、病人安全,无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

▲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底部

AED急救详解

急诊科夏永辉主任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设备管理意识,今后自查、自检工作一定落实到位,保证急救设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完好率达100%;操作过程中严格规范,确保抢救仪器安全使用。”此次培训进一步促进急诊医务人员电除颤急救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门诊导诊人员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反应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救治服务。意外无处不在,但生命却仅有一次。掌握更多急救知识,为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急救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急诊科将持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急救意识和技能水平,更好的服务就医患者。

急诊科电话:5138258

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128号
阅读 3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