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小儿脾胃先天偏弱,脾胃又是后天之本,现已进入秋季,在这天气转凉、“阳消阴长”的时期,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脾胃容易让孩子患上换季感冒、腹泻、气管炎等秋季常见病,因此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日常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脾到底是什么?
在西医理论中,脾只是一个普通器官;但在中医理论中,脾是整个消化系统之首,统领着胃肠等,负责人体的吸收与消化功能。因此,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脾就像身体的营养中转站,能够把食物消化成便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身体各处,以保证健康所需。除此之外,脾也与饮食、情绪、睡眠、唾液的分泌等息息相关。孩子不爱吃饭、经常积食,多半是脾虚引起的。
脾虚会有哪些症状?
1.、吃饭难、挑食、厌食、没食欲、面黄、消瘦、生长慢。
2、常积食、少食、胃胀、大便干燥、恶心、口臭、睡觉多汗。
3、排便难、腹泻、便秘、浑身乏力,可能会伴有口疮、呕吐、发热、咳嗽等问题,而且总是反复发作。
秋季应如何调理孩子脾胃?
食补健脾
中医认为,脾胃是乃后天之本,负责营养的吸收和运化。脾胃不适是进入秋季常见的现象,秋季进补前需有一个调整期,建议先调养好脾胃,再进补。进补之前,需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的时间,少吃肉先“平补”,可以让宝宝吃一些能够润燥滋补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梨、柚子、葡萄、大枣、柑橘、甘蔗等。同时,还可以给宝宝煮一些健脾和胃的粥类,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茯苓、山药、小米等,都能达到和胃、补脾、润燥的效果。
运动健脾
脾主四肢,四肢活动则能健脾,也能让体内气血通畅,湿浊随着微汗排出。没有足够的运动量,脾是无法强壮起来的。所以孩子每天保持适度的运动,是健脾的关键,建议选择慢跑、快走、跳绳、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可以助力活跃气血、疏通气机、锻炼四肢、强壮脾肺等。
推拿健脾
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纯阳之体,如草木方萌,生机蓬勃。养育、护理乃促进成长之要素。针对秋季气候特征以及宝宝常见病理特点,特向大家介绍几个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及手法操作,来帮助宝宝健脾和胃,驱除秋燥,固护肺卫。
补脾经 100—500次
位置:大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推肺经 100—500次
位置:位于无名指,指根至指尖一条直线。功效:清肺经适用于秋季除燥养肺,补肺经适用于久咳久喘,反复感冒等。
清大肠 100—500次
位置:食指桡侧缘,指根至指尖一条直线。功效:调理肠道,涩肠止泻,清热利湿通便。
揉板门 100—200次
位置:位于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板门穴。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顺运内八卦 100—500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功效: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揉中脘 100—500次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以拇指、食指或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顺摩腹 100—500次
位置:腹部,顺时针慢慢按摩功效:消食,理气,通肠道。
按揉足三里 30—50次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按揉肺腧 50-100次
位置:第3 胸椎棘突下 (第3 胸椎与第4 胸椎之间) 旁开1.5 寸。功效:具有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刘俊如,儿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13849115386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肺炎、腹泻、消化不良等;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过敏性气管炎、咽喉肿疼等症手法奇特,用药方便,疗效确切。近年来对小儿多动症、矮小症、痴呆症、厌食症、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疑难症另辟蹊径。采用绿色疗法,如小儿推拿、捏脊、刮痧、拔罐、膏药贴敷、熏洗、中药灌肠等手法,减少了患儿打针吃药的痛苦及药物不良反应,深得患儿家长的喜爱。
咨询地址:
中医院儿科病区(住院部2号楼3楼)
中医院急救大楼1楼儿科门诊
咨询电话:
0371-64398816
0371-64398819
0371-6439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