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06】欣赏“地下艺术长廊”——记师生孽龙洞岩溶地貌考察

飞翔的翅膀
创建于2024-08-21
阅读 10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学习地理课程的一种重要途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所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是地理实践力的外在表现。

一、孽龙洞岩溶地貌考察安排

      由沈海林地理名师工作室联合省内地市地理名师工作室举办野外考察活动,课题组成员携学生一起参与。8月11日,前往上栗,进行岩溶地貌的野外考察活动。

      在考察孽龙洞之前,贺娟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喀斯特地貌野外考察观察记录表。

二、孽龙洞岩溶地貌考察

      溶洞形成于1.8亿年前的海相石灰岩层,洞长4200米,冬暖夏凉,蜿蜒曲折。洞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种类多样。

      孽龙洞是由地下水长期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洞长4公里,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水随洞转,洞因水活。


      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和石笋、石幔,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地下河在行进过程中,水流沿着陡壁面近垂直向下流动或直接跌落形成地下河中瀑布。特别是那“洞天飞瀑”,似银河泻下,倾注潭中,声如雷鸣,气势磅礴,为国内溶洞之罕见奇观。同学们纷纷驻足观赏,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洞外思考与总结

      走出孽龙洞之后,学生与老师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1.回顾与记录所观察到的喀斯特地貌。

2.依据实践所得,进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描述。

3.总结孽龙洞景区的开发特点。

 野外考察是一次深刻的地理学习经历。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收获与成长

        此次孽龙洞研学旅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让我们在研中学、在学中研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我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回程的路上,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地讨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次研学旅行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前行在探索与学习的道路上吧!

课题《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行动研究》

图片来源: 钟琳

撰稿:罗玉

审核:贺娟

阅读 10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