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第四小学邀请您一直走进二十四节气——处暑
暑气悄悄去,清秋浅浅来!正是游赏人间的好时节。“处暑”仿佛告诉人们,经历了热的磨砺,就会有熟的收获。
处暑的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未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库尔勒市第四小学的同学通过画画及手抄报来了解处暑。
【处暑的含义】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秋老虎"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气候特征】
处暑时节,高温将逐渐退场,白天气温虽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较低,温差较大。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处暑习俗】
祭祖迎秋﹣﹣这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开渔节是沿海地区庆祝渔业收获的传统节日,每年处暑时节在浙江沿海一带尤为盛大。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渔业丰收的期盼。
吃鸭子﹣-"七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送些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煎药茶﹣﹣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 y 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吃新米﹣﹣处暑是农作物成熟时期,瓜果稻谷即将收成,人们吃着香喷喷的新米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饮酸梅汤﹣-"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给孩子做一杯冰镇后的酸梅汤,消了暑气,去了心火,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
【农事活动】
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指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梁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起居养生】
食养原则
滋阴润燥:此时天气凉爽且日益干燥,饮食应加强生津养阴、养肺润燥,多吃白色食物非常有益,如银耳、百合、梨、荸荠、萝卜等,以清肺润喉、生津止渴、预防秋燥致病。
适宜饮食
1.养护脾胃的食物:由于秋季消化道疾病高发,尤其是脾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容易发生秋季腹泻,所以,应多吃养护脾胃、固涩止泻的食物,如用山药、南瓜、小米、扁豆、莲子、胡萝卜、芋头、土豆等食物煮粥羹,健脾止泻的效果不错。五珍粉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食养方。
2.发酵类食物:豆豉、豆腐、豆浆等食物是经过发酵制成的,营养更加丰富,更容易消化,对调养脾胃十分有益,可以多吃。
3.果实、种仁:梨、苹果、鲜枣等鲜果甘美多汁,可生津液、解燥渴;芝麻、核桃、杏仁等坚果种仁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每天吃一小把或煮粥搭配,对缓解秋燥十分有效。
不宜饮食
过食辛辣燥热:食用辣椒、花椒、桂皮、酒、火锅、烧烤等太过,容易耗气伤阴,加重阴虚上火、秋燥烦渴的症状,引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痤疮、便秘、痔疮等不适。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处暑后,易产生"秋乏",对此,要保证充足睡眠。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