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干部成长

LHY
创建于08-21
阅读 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阵地。要持之以恒紧抓基层“痛点”,直击“难点”,疏通“堵点”,使基层干部“轻装前行”为民服务,推动基层减负见实见效。

减“数量”不减“质量”。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减”工作数量而“不减”工作质量,要聚焦重点抓落实、抓推进,在严格把关、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上下更大功夫,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基层干部、激发基层活力。要建立长效机制,简化制度、简化方法、简化模式,变“层层抓开会”“层层发文件”为“层层抓落实”,确保基层减负不是昙花一现,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要敢于放权、还权,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让基层少一些压力与阻力,多一些动力和活力。

减“负担”不减“落实”。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抓落实上,可最后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变成了办公室“文员”、材料“搬运工”。基层减负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心声,围绕基层干部需求精准施策,为广大基层干部“解压”“松绑”。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勇挑重担,把责任担当切实落实在为基层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任务中,多下村、多入户,以实地调研来代替“纸上调研”,在群众工作中自然留痕,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真正干出群众满意的政绩。

减“压力”不减“动力”。要有效落实基层减负,就应该“减”少基层干部身上的压力,清扫他们身边的“障碍”,让他们没有包袱、无所顾忌地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予容错空间、试错底气,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把干部从繁杂的考核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卸包袱、抓落实。加大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激发基层知责、负责的作风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创实绩。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基层减负见“行”更要见“效”,才能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宏伟蓝图才能一步步成为美好现实。

阅读 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