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学前·党建工作】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天慈保育院党的教育方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天慈保育院
阅读 2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肩负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党的教育方针是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2021年4月,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深入学习、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我们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把握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涵

1.明确“为谁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工作的性质作用。教育工作应既能在宏观上促进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又能在微观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坚持为人民服务。

2.明确“怎样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的正确途径方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系统的课堂教学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以社会实践活动帮学生掌握应用书本知识的能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贯彻教育方针,就要改革教育教学的途径方法,从贯彻教育原则和体制机制上保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明确“培养什么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的完整内容和目标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教育方针的重大而明确的指向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包括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起着凝聚我国各族人民人心的伟大价值作用,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并且,在当今世界软实力的较量面前,鲜明地亮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与个人之间。以前我们把这一中间地带称之为“集体”,然而,在现代意义上,准确反映这一层面的社会形态,应当称之为“社会”。把这一层面的价值诉求提升到核心层面,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勇气和智慧。

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阅读 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