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君臣对】这是唐代《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上。原文中,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这段对话反映了唐太宗与许敬宗之间的交流,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对话内容。这段历史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代政治、文化和君臣关系的重要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君臣对】原文:
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
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君臣对】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君臣对】赏析: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果在受到诽谤时,能牢记许敬宗的这段话,那么不快之感便自然会瓦解冰消。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人若了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是许敬宗聪明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许敬宗的这番言论的确是至理名言,难怪古人要将他的这番话铭之金石了。
附则: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总结了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并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这部史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对话以及大臣的谏议和奏疏等,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重民思想、务实求治、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
《贞观政要》不仅在唐代受到高度重视,其影响还延续到了宋、辽、金、元等朝代。这些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贞观政要》一书,后三朝还把它译成了本民族文字并昭告皇室成员和满朝文武官员们认真研读,对当时的官员和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