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第一小学五四班社会实践活动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随着处暑的到来,暑气已经大势已去,渐渐消退。一场秋雨一场凉,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大家有没有感觉舒服了很多~
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草丛中的秋虫开始低吟浅唱,当树梢的颜色被渐浓的秋意染黄,处暑带着初秋的飒爽,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处暑的来历和习俗吧~
一是吃鸭子。我们知道鸡性热,鸭性凉,夏尽秋来,天气变得干燥,这个时候开始吃鸭子,就能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迎秋丨处暑前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天上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二是放河灯。也叫“放荷灯”,灯的底座呈莲花形。这是民间悼念逝去亲人的一种方式。每逢处暑等日子,一些地方的人们就会为已故的亲人放河灯、祭拜,以寄哀思,同时也为活着的人们祈福。除了处暑这一天,也有些地方会在中元节晚上放河灯。据说放河灯起初是为了超度水中的鬼魂。人们认为,冤魂是不能投胎的,而如果在处暑或者是中元节这一天他们寄居在河灯之上,便可以通往投胎的地方。后来慢慢变成一种追思和祈福的方式。旧时,放河灯时先是由僧人在寺庙里敲鼓鸣钟,举行诵经仪式,超度历代宗灵,然后众人齐唱佛歌,高声诵念金刚经。这个活动跟放“孔明灯”一样,蛮有温情和浪漫色彩吧,不过比孔明灯安全。
三是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东海休渔结束,就要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感谢海洋对人们的馈赠。古时候,人们会在开渔节这一天会准备大量的鱼饵,渔民的家属会站在岸边,欢送着渔民们的船只离开,等到他们满载收获回来之时,家人们就可以聚在一起享受海鲜的美味了。选择这个时候开渔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时海域水温仍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附近,鱼虾贝类都发育成熟,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品类繁多的海鲜。我们浙江宁波象山县自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并且由渔民的节日变成了海内外吃货的节日。因为开渔节上不仅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旅经贸活动,吸引海内外客商、游客纷至沓来。你可知道,近年来开渔节一开就是三个月!
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人们在入秋处暑后常常会伴有“秋乏”。这就需要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有助于缓解秋乏。
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可适当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
四是煎药茶。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就盛行不衰,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煎药茶。因入秋后气候干燥,夜晚尤甚。因此常用些霍香、薄荷、陈皮、麦冬、百合等清凉、甘润的药材泡茶饮用,清热解毒、祛湿健脾。其中我是陈皮茶喝得多,不知朋友你喜欢那一种?
五是拜土地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果一切顺利,土地公的功劳自然是要记得的。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感谢土地公。有些地方会办“施福会”,感恩土地公赐予的恩泽。
六是出游。
处暑时节天气转凉,人们开始感受到秋高气爽的气息,因此也是出游的好时机。
不过,如果是孩子还在身边的家庭,受制于假期,长途旅行是不现实了,都已经在最热的那段时间安排掉了;不过也可以选择到郊外、公园等地方游玩,欣赏秋日美景,放松身心。
处暑的习俗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在这段时间里,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持续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期间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包括竖灯篙、放河灯等,以悼念逝者、祈求平安。
孩子们吃处暑粥
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处暑节气
朗诵处暑文章
暑气渐止,天地始肃。疾风急雨,秋意初微。柚子润肺,莲子养心。露蝉声咽,闭窗藏扇,久眠难得.
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可适当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
秋蝉以它独特的歌声装点着这个季节,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馈赠。
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
年一夏尽,暑气逐日消。凉意轻风扫,秋天要来到。忙碌工作中,身体保养好。坚持睡午觉,饮食清淡好。处暑节气至,愿你开心笑笑没烦恼!处暑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