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会流汗 

👑KAY
创建于08-20
阅读 8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植物会“流汗”?!

              7月1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暑假,爸爸陪我一起晨练,夏天清晨,微风拂动带来一丝丝清凉。跑步过后真舒爽,我坐在路边喝了一杯温水,休息片刻,汗水止不住地往外流,一转身,我突然发现路边植物的叶片也在出汗,我不免有些好奇。爸爸告诉我这种植物“流汗”的现象叫做“吐水”,我对这种植物吐水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决定要好好观察。  

                     7月1日——7月3日

1、关于植物吐水现象新闻的报道

      2024年7月3日新闻里永嘉沙头镇有一株会“下雨”的树在网络中走红,据观察这枯树的“降雨”似乎与时间有关,早晨和傍晚时分,“雨势”较为明显,而到了中午太阳高照时,则相对减少,这一规律正好符合植物吐水时间

2、天宫课堂

        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航天员刘洋在介绍太空水稻的"吐水"现象时提出了一个问题:空间站和地面上的水稻哪个"吐"出的水珠更大?为什么?

        刘洋描述说,这是水稻的“吐水”现象,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得到。观察到植物在太空中的吐水量要比地面大一点,并且地面上水球会掉下来,太空中的水球则会浮着。

3、书籍查询

       我翻阅书籍,了解到了许多常见的植物在生长季都容易出现吐水现象,比如水稻、小麦、大麦、甘蔗、绿萝、海芋、滴水观音、月季、辣椒等等。

4、用显微镜观察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植物的吐水活动和我们流汗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我跑完步,喝了很多水就会大量出汗。我们人体排汗是用汗腺进行,而植物的吐水通过“排水器”的特殊机构进行。

       人体皮肤组织图来源网络,植物叶片排水器结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我用显微镜观察叶子上的气孔,发现气孔是一对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位于表皮上,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关闭,水分从叶片上散发的量减少,如果土壤中湿度大,植物根系仍然强烈地吸水,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将水排到叶片边缘,形成水珠,这就是植物的一次呼吸。

                    

                                     显微镜内图片来源网络

                 7月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怎么样才可以直观看到植物在呼吸呢?大问号在我的头顶盘旋。这时我看到弟弟在玻璃上哈气产生了雾气,然后他在玻璃上画画,玩的不亦乐乎。“呼吸,对了,我想到用什么方法证明植物可以呼吸了”。下午3点左右,我找了一棵树,在树枝上套了一个塑料袋,稍微扎紧,1小时后,发现塑料袋内部布满了小水珠,稍微一抖落,形成小水珠。这说明树枝里的树叶在进行呼吸。温度越高,排出的水珠也就越多。。

               7月5日      星期 五   天气:晴 

我用不同温度的水给树叶泡个澡看看哪个温度让叶子出汗更多?

     我摘了两片新鲜的树叶,分别放入70℃热水和30℃的温水中。静置几分钟后,我发现:热水杯中的叶子更容易观察到汽泡,我还观察到叶子背面的汽泡会比正面的要多。这说明植物在温度高的水中呼吸吐水更多,并且叶子背面的吐水会更加明显。

                                热水和温水树叶观察对比图

                            热水杯树叶正面和背面观察对比图

           7月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地点:公园 

在观察植物过程中,我脑袋瓜里产生新的小问题,植物吐水和露珠有什么区别呢?

       经过仔细对比,我发现露珠一般覆盖在叶面,水滴排列不规则,在上面形成一层水膜。吐水的水滴会整齐地排列在叶子的边缘,形成布满气泡水珠的吐水现象。

                  7月7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我们去丽水游玩,入住的酒店正好在山间。我观察到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位置吐水的情况有所不同,酒店附近有好多的植物。我和妈妈约定,在第二天清晨5点一起去大自然寻找植物吐水的现象。我发现,靠近水源位置或者潮湿山体位置的凤仙花有吐水现象,光照较早照射区域的凤仙花则没有吐水现象。看来,同一时间,地理位置不同,湿度不一样。同一种植物有些有吐水现象,有些却没有。

                  7月1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科学课上我曾学习过植物的根系,我就想根系的多少对植物吐水能力是否有影响呢? 为了能观察到植物吐水现象,7月11日我决定用几株比较健康的形态差不多的生根绿萝,刚裁剪的绿萝还没有根系,需要耐心等待几天。

       11天过去了,我的绿萝中长出了根系,终于可以让我做实验了。我仔细挑选几株健康茁壮的绿萝,按照实验要求再挑选两者形态和根系长度差不多的绿萝,和一株生长一般的带有黄叶的绿萝作为观察对象,将它们根系用直尺测量长度并做好记录。

        我用弟弟的奶瓶代替测量杯分别将在1、2、3号试验瓶各加入300ML水量,将绿萝放进实验瓶,在瓶子贴上对应的序号标签。做好一切准备后,只等明天5点起来观察植物的吐水现象。

            7月24日      星期三     天气:晴 

有没有方法不受时间的影响可以更便捷观察到植物吐水现象呢?

        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袋盘旋。直到有一天早上上班高峰时段。我和妈妈出门,恰巧电梯的空调坏了,每层楼都陆续有人进来,电梯空间小,人多又闷热,我的汗不断冒出。

        这时我突然灵光一闪,人体出汗和植物的吐水原理一样,那人在闷热的地方容易出汗,绿萝会不会也在闷热潮湿环境更容易吐水呢?我决定把三个实验瓶放在“实验仓”,把“实验仓”放置朝西北的房间,室温在30度左右,下午太阳热辐射让房间很闷热。

       2个小时过去了,试验瓶的植物并无吐水现象,仓内实验瓶底部有产生很多细小的水泡泡。实验证明植物吐水受温度有很大影响。30度以上高温加剧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不利于植物吐水。

        7月30日早上10点,今天是又高温的天气,外面温度37度左右,我把“实验仓”搬进空调房,室温在26度左右。两个小时过去了,“实验仓”明显有了水蒸气的形成,三个小时过去了,我透过“实验仓”朦胧中看到有吐水,于是我轻轻打开实验仓发现绿萝真有吐水了,我高兴极了,我的实验成功了。根据植物吐水的特性和条件要求,在实验仓里不受自然影响,人工干预也能观察到植物吐水了。

      实验发现:植物吐水除了充足的水分,与温度有密切的影响,温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植物吐水。此外植物吐水的水珠有大有小,和植物根茎的粗细和多少关,根茎发达的物吸水性强,吐水的水珠也大,根茎稀疏、细弱的吸水性弱,吐水的水珠就小

          7月3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植物吐水和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蒸腾作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我通过网络搜索和请教老师,了解到了它们的异同。

相同处:

       据观察,植物吐水和蒸腾都是植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的方式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散失而出水,而吐水现象是蒸腾作用较弱时,对蒸腾作用一种补充和调节。
不同处:

       蒸腾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大,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水分,是植物被动。吐水现象是植物主动将体内多余水分通过水孔排出。

        条件因素不同:蒸腾作用在白天较为强烈,尤其在温度高、光照强、空气干燥时更为明显。吐水现象在清晨和夜间,空气湿度较大,温度合适时发生

       排水量也有所不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较大,是植物水分散失主要因素。吐水现象出水量较少。 

          8月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在不同酸碱值的溶液中,绿萝吐出水珠的酸碱值是否也会有不同呢? 

      为了实验,我收集了不同酸碱度的水溶液;青橘水、淘米水、绿茶水,测出它们的酸碱度(见表格*)。再准备三个实验瓶,选择三株形态差不多的绿萝做实验。在同等的水量、光照和温度,用不同溶液来培育绿萝吐水,观察两个星期,看又会有什么变化。


             8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我的实验结论:在这个暑假里,我前后经历了47天,做了16次的观察记录和8个实验,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发现了植物吐水与根系的发达程度、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大小有关系,植物吐水后有净化水质的功效。

              8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由于我们家庭检测设备有限,我来到了图书馆通过借阅生物及植物类书籍、网络查找等方式,来了解科学家们对植物吐水的营养成分研究成果。

      科学家通过检测,发现植物吐出的液滴中除了水,还有少量无机盐、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有一些动物甚至会专程寻找这些液滴,用于补充水分和营养。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家们收集了蓝莓吐出的水,同时收集了三种经常从蓝莓中采集水的昆虫:一种是果蝇,一种草食性昆虫,一种寄生蜂,代表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接下来,科学家们从收集到的蓝莓植物中“吐出”的水、纯净水、糖水以及纯蛋白质和糖水蛋白质的混合物喂养这三种昆虫。结果发现,只喝纯净水的昆虫无法生存,喝糖水的昆虫和喝混合液体的昆虫都存活得很好。喝蓝莓植物“吐”水的昆虫比喂食糖水的昆虫寿命更长。不仅如此,科研人员还将喂养不同营养液的昆虫雌虫进行交配,让其受精后产卵,查看它们的产卵量是否会受到影响。结果表明,喝植物吐水的昆虫并没有受到影响,蓝莓植物吐水堪称“天然营养液”了。


     蓝莓的吐水现象,以及吃水的各种昆虫,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结束语:通过一系列的植物观察、网络书籍的查找、自己动手实验等方式来验证植物吐水现象以及植物吐水后水滴的酸碱值的变化,畅想未来植物吐水现象对环境的影响。这个科学实验的过程让暑假时间变的更加美妙,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我对植物吐水这种科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这种专注力的培养将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我学会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的科学方法。

4、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观察和实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面对未知的科学现象时,我会主动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6、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科学现象往往是复杂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才能全面地了解它们。这种思维方式将使我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愿我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在科学的世界里,一同探索、一同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地去揭开更多未知的神秘面纱。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用心灵感受科学的魅力,期待下一次的科学冒险!

阅读 8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