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你劳动最能干】光明实验小学五(2)中队第5小队暑假实践活动

Mary
创建于08-20
阅读 8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高尔基曾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五(2)中队第5小队利用暑假组织了美食烹饪实践活动。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烹饪是人人必修的一门技术,可以说“一手好的烹饪技术能创造家庭和谐、美好的生活”。在学生阶段,孩子与父母或多或少是有些隔阂的、不易沟通的,通过家长陪同、指导孩子学做菜肴,既可以融洽亲子关系,又可以加深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高懿轩、陈玥彤、徐梓硕、杨茂鑫、冯婧欣、董瑀琪、王奕铭、胡天朵同学都选择了包饺子。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名医张仲景眼见灾民们饥寒交迫的惨状,便将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们吃。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很多人耳朵的冻伤得到治愈。人们感怀张仲景的恩德,从此每逢冬至便模仿着做“娇耳”。因此有俗语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文献记载,饺子风靡于唐宋,在明朝成为约定俗成的除夕美食,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时期。古代饺子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角儿、水点心、扁食等。而“饺”则是一个后起字,最早出现于宋朝。


      现如今,饺子已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寓意。比如,“更岁交子”中,“交”与“饺”谐音,以此代表团圆如意。种种妙趣横生的寓意,使饺子成为了寄托美好心愿,融洽骨肉之情的食物,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明信片。

陈和峤同学则选择做了一顿营养餐犒赏自己的味蕾,回报家人的爱!

通过一道简单的菜肴,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厨房的点点滴滴,更让孩子享受到了自己劳动带来的成果。虽然操作过程还有些生疏,有时甚至有些手忙脚乱,但最终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这也将是同学们成长道路上非常有意义的一次锻炼。

煎炒蒸煮烹人间烟火,油盐酱醋调生活百味。美食烹饪活动中流淌着同学们对家人的关心,也锻炼着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以后的日子里,期待同学们有更多进步,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END——

阅读 8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