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九,太阳到达黄经150°,迎来“处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者,“出暑”也,暑热正式终结。
为了引领学生探索传统节气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相关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变化,激发学生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立根、铸魂、启智、润心,丰县实小第一分校开展了“处暑”节气主题探究活动。
节气歌
演唱:实小一分校合唱团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祭”是杀的意思,在这个节气,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也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的总称,“登”为成熟。古人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处暑时节,五谷各类农作物成熟,迎来万物收成之季。
处暑·花信风
姜花的花序为穗状,花萼管状,叶序互生,叶片狭长,两端尖,页面秃,叶背略带薄毛。姜花有清新的香味,色泽圆润,花朵白色如蝴蝶,又称蝴蝶姜、白蝴蝶花等。
《姜花》朗诵:一(4)王迦米
处暑·画卷
《金色的秋天》是俄国风景画家列维坦于1895年创作的一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现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 秋天的白桦树在蓝天的衬托下,叶片发出金箔般的悉悉声,田野间所有的植物,全都染上了一片金黄,小河的水倒映着秋高气爽的蓝天,它的色彩与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金黄的色调更加打动人。近处斑驳的肌理效果更加强了真实感。画家运用潇洒稳健的笔触和色块,高度概括地描绘了俄罗斯金黄色秋天的自然景象。
讲述:三(5)彭梓蘅
处暑·智慧
处,止也。“止”是处暑所蕴含的智慧。《老子》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学》中说:“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谓知止,及对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
“止”是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儒释道三家都非常注重“止”。儒家讲“止于至善”,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佛家讲“戒定慧”,背后都是一个“知止”的学问。
“处暑”带给我们的智慧,教会我们: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但前途虽是光明,道路却是曲折的,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到达目的地。
讲述:四(11)陈梓涵
节 气 古 诗 词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朗诵:一(10)李奕辰
《处暑》朗诵:三(4)贾林鑫
《处暑》朗诵:四(3)腾子淇
各年级创意作业
一年级:汉字演变
古老隽美的汉字,像穿越时空的精灵,让我们与创造文字的先民心意相通。一年级的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绘制出一幅幅处暑节气有关的汉字的演变图,同学们用画笔讲述汉字的根与源,诠释汉字的形与义,在寻踪探源中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感知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奇妙与乐趣 。
《有故事的汉字·黄》
讲述:一(3)郑若林
二年级:科学实验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神奇的科学现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二年级的孩子们在暑期时间积极动手实验,尝试着发绿豆芽,在实践中得到结论:豆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三年级:亲子烹饪
银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滋补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古语说“入伏陈皮汤,出伏银耳羹。”处暑时节正赶上出伏,同学们以“银耳百合”为主要食材,制作了一道道“银耳百合羹”,不仅给家人带来节令美食,在实践中也了解传统的饮食习俗,懂得“药食同源”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四年级:自然笔记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这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同学们走进自然,感受万物的悄然变化,写绘出大自然的异彩纷呈。
五年级:节气小报
同学们收集资料,梳理处暑节气的知识,展开想象,构思创造,绘制出一幅幅处暑节气的小报,展现并表达出对大自然独特的解读。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鸣。”万物炽热,总归清凉;时光流转,暑去秋来。我们享受过盛夏的热烈与美好,此时与清浅的秋天将不期而遇。愿同学们在节气课程实践活动中,积存生命能量,健康诗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