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田镇中心卫生院24节气健康养生之处暑中医健康宣教

蜜桃奶辞
创建于08-20
阅读 3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节日由来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炎热夏季的落幕和秋季的序幕。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太阳辐射逐渐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缓慢下降,昼夜温差也随之加大,秋雨开始降临。

 


     人与自然相统一,季节更替时人体也会产生相应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中医知识伴你度过处暑节气。

    处暑时节,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身体也随之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突然感觉比往常更困,总是睡不够,不想起床,不想运动,那就是处暑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秋乏”。

       处暑时节,天气干燥、少雨,燥邪伤津,津液受损,秋燥也逐渐明显,中医学认为,燥易伤肺,肺主皮毛且肺与大肠相表里。总感觉口、鼻、咽喉干燥甚至疼痛,皮肤也越发干燥,还可能出现便秘、头发枯燥、头皮屑增多等表现,即是“秋燥”。

    针对以上人体对于处暑的反应,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条处暑养生指南

处暑起居养生

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早睡早起,可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

    早睡不仅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还有助于肺气的舒畅,更好适应秋乏。中医养生非常重视子午觉的重要性,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凌晨0~4点时体内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处暑着装·凉而不寒

      处暑节气,虽有金风送爽,但天气变化无常。不宜急于增加衣服,以凉而不寒为宜,注意脐部保暖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腹痛、腹泻,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所以,女同志们的露脐装收一收吧,男同志们也不要光膀子打球,或者掀起上衣吹凉风啦,我们不光要抵御外寒,也要防止内寒。在我们的穴位里有几个强壮穴,可以在拿艾条在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处灸一灸温阳补气,温中散寒。

处暑饮食·增酸减辛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处暑余热未消,人们仍然喜食生从而容易产生湿邪、损伤脾阳,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

处暑节气,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秋季防燥,适当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荸荠、鸭肉、河鱼、河虾、沙参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防止燥邪伤肺。

处暑节气,很多地方都有吃鸭的习俗。俗话说:“处暑吃鸭,无病到家”。

1、百合鸭,清甜滋润的百合鸭,养生防病的同时,还能补虚,是最适合这个季节的食疗方,老少皆宜。

食材:鸭肉500克、百合10克、陈皮6克、蜂蜜15克、黄菊花3克,1片姜

做法:除开蜂蜜外,所有食材入锅炖煮,大火烧开改小火炖至鸭肉熟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待汤晾温后,加入蜂蜜(用量根据个人口味)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功效;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润燥功效,加强了这款汤养肺生津的效果。黄菊花:温燥之季,用点苦寒的,疏散风热;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防止鸭肉之滋腻;加片姜,可以祛腥,提升口感。

2、山药老鸭煲

【材料】鸭子1千克、山药500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做法】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滋阴润肺。

3、银耳百合莲子汤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莲子10克,红枣5个。

【做法】将银耳、百合、莲子用冷水浸泡1小时,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改小火煮20分钟,调味即可,此为2人分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4、百合粥

百合粥:百合 50 克、菊花 15 克、小米适量,共同煮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处暑运动·平缓为宜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宜进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或作呼吸吐纳、扩胸运动等锻炼方式,日常可以按摩肚脐、揉搓耳朵、揉搓按摩双脚,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以似有汗出但不疲倦为度,有助于机体内气血通畅。

      秋日可练“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用舌在口中搅动,等到口中唾液增多,漱练数遍后,分3次咽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解乏润燥从穴位学起

处暑时节,秋乏秋燥正重,何以解乏润燥?以下6个穴位请大家一起学习。

      足三里:被称为“强壮要穴”“长寿穴”,按摩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经脉的交会穴。按摩三阴交可促进三条脉络的气血循环,具有健脾和胃、滋养肝肾、调理经带、强身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

      尺泽:按摩尺泽对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喉咙肿痛等咽部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太溪:太溪擅长治疗口腔咽喉部炎症。按摩太溪可滋补阴液,滋养肾阴,益水降火,使虚火下行归元,以治咽喉、牙齿肿痛。现代研究亦发现针刺太溪可治疗稳定型冠心病,且已达成专家共识。

        天枢:天枢是治疗便秘的核心穴位,也是临床上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之一,按摩天枢有调中和胃、疏调肠腑、理气健脾的作用。现代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便秘选穴规律的分析中指出,天枢穴选取频率最高。

    支沟:治疗便秘的特效穴。按摩支沟具有通经开窍、活络散淤、调理脏腑的功能。

治未病中心简介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承“天人合一、未病先防、保健养生”的理念,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中医特色体检、健康调养咨询、中医诊疗、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健康养生等相关业务。制定“因人制宜”的健康调养方案,指导您的生活方式,根据您的不同体质状况,同时给予中药治疗、膏方调理、传统疗法干预,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主要特色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咨询、中药调养、特色针刺、艾灸、推拿按摩、中药贴敷、拔罐、刮痧等。

地址:月田镇中心卫生院三楼中医馆

阅读 3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