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我带着班级40名小读者参加了第56期班班共读活动,我与孩子们共同经历了一段美好的阅读之旅。
在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发现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任务群,并了解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实际上是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新课标在对每位语文教师提出的任务群“教学提示 ”中,直接提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至此,会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成为新课程对语文学科教学的“保底要求”。
拿到一本好书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新课标给出了科学的建议,提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通过此次共读活动我领悟到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种课型。
一、 导读课:导读推荐,激发期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 。2.看看童书的封面3.读读童书的目录4.猜猜书中的插图5.品读精彩片段6.引导学生读书方法7.制定读书计划
在导读课上,老师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在初次阅读中和孩子们随意的聊天,鼓励大胆质疑,激发探讨热情的同时,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做好铺垫。
二、 推进课:及时推进,促进深读
为保证学生浅尝后课外阅读不会辄止,就需要及时跟踪反馈。在对话中层层点燃持续推进以深化阅读体验,保持阅读热情,让学生有计划的读下去,结合之前制定的计划需要的再整改。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的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胜精彩的章节,最大限度的丰富阅读方式。
三、 分享课:交流总结,深化理解
1. 探讨书的主题。书读完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你跟故事里的人有相似的地方吗?这是让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链接。
2.分析书的人物形象。书(除了科普类书籍)读完后,要对人物形象做一次梳理、提升,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丰满、圆润,具有立体感。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
3.关注书的独特写法。每本书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方法。对一本书的主题、情节、人物交流之后,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这更适合高年级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既回到整体,又跳出书本。还有书中对一些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对景物的细致描写等生动传神的句段,都要引导学生关注,要抓住一些关键处引导学生领悟、体会。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看同名电影或动画片,或连环画、续编故事、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
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撰写笔记,自主交流与研讨为主。我们也是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的参与交流,这样的话才能够产生真正的阅读特色,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的经验,及时地组织交流与分享,然后要善于发现保护学生的阅读的重要的见解。整本书阅读我将继续带着孩子们共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