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应“化零为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绝大多数政策的最终落脚点,直面群众是基层工作的一大特点,对于基层而言,除了业务工作,也需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然而,现在基层工作往往会陷入文山会海、考核加码、过度留痕,基层干部也在群众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反复拉扯”中疲于应付,在对下检查和对上汇报的“零敲碎打”中精疲力竭。基层减负应该化零为整,为基层解套、松绑,解放基层工作活力,让基层能够集中力量攻坚重点任务。
“化零为整”要多解套。基层减负要着力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化零为整”就是要将基层干部从琐碎的基层工作中解脱出来,突出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让基层干部可以集中精力重点攻坚,减轻整体负担。
“化零为整”要两手抓。要实现基层减负的化整为零,要从行政事务、具体业务双管齐下。一方面,上级部门应该精简文件、会议等行政事务,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应对压力,基层单位自身也应该更多聚焦实际工作,减少行政工作在整体工作的占比。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应该加强统筹协调,多走访、多调研,结合各政府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统筹工作任务,避免多个业务部门同时一次性分配过多工作,合理减轻基层业务工作负担。
“化零为整”要优环节。应该着力推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可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毋庸置疑,基层减负对于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层减负,可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加强基层干部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基层减负还可以推动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鼓励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法,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