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

用户14752616
创建于08-19
阅读 3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深化基层治理体系与提升服务效能的征途中,党中央连续将纠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作为核心议题,强调其重要性不容丝毫懈怠,需持之以恒,常抓常新。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深入实践,基层工作版图日益扩展,任务艰巨性与复杂性并增,不少基层干部面临“全天候”工作模式,身心俱疲。作为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基层面临的资源有限与责任重大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确保减负措施精准落地,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党历来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知基层是检验政策成效、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而非会议数量或文件堆砌的表象。要真正实现“精文减会”,就必须摒弃“文山会海”的窠臼,减少无谓的数据堆砌与报表填写,杜绝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转而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更多贴近民心的“里子工程”。

追溯基层减负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根源,不难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偏离了正确的政绩观与价值观轨道。从纠正历史上的“浮夸风”到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再到践行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要义始终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反对任何脱离群众实际的行为。一旦价值导向偏离正轨,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便如野草般滋生。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当这种偏离的价值导向源自某些“上级”时,下级为迎合而滋长的“形式主义”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成功之道”,从而阻碍了真正的减负进程。因此,为基层减负需采取“刚柔并济”之策,既要铁腕整治不正之风,也要积极营造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良好风气。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近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具体实践,一系列减负措施密集出台,成效显著,但挑战依旧存在,部分基层干部减负感受尚不明显。这要求我们将基层减负视为一场既需攻坚克难又需持续发力的战役,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般的坚韧不拔,推动减负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唯有如此,方能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轻快的步伐,迈向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古竹乡人民政府 赖岚涛)

阅读 3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