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寻访中国“铝、镁、硅、钛工业的摇篮”——抚顺铝厂《辽宁日报》记者采访座谈纪实

创建于08-19
阅读 1219

        2024年8月16日上午9时,辽宁日报的两位记者来到抚铝退管公司,她们此行的目的是到曾被誉为中国“铝、镁、硅、钛工业的摇篮”——抚顺铝厂,探寻这家工厂曾经的辉煌,更是为了感受那些为祖国发展默默付出的“抚铝人”的坚韧与家国情怀。

       在抚铝退管公司党委佟冰书记的热情接待下,记者们有幸与多位抚顺铝厂的老同志面对面交流。这些老同志,包括原抚顺铝厂副厂长王茹荣、副总工程师康殿春,以及材料设备处党总支书记齐俊发等,都是抚顺铝厂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抚顺铝厂建于何时?”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茹荣老厂长打开了话匣子,将抚顺铝厂的历史娓娓道来。他深情地回忆起1936年,那时,中国第一家轻金属、稀有色金属综合性大型冶炼加工企业——抚顺铝厂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铝工业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铝厂以“勇争第一”的精神面貌,制定了百项“301”标准,这些标准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奠定了抚顺铝厂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1954年10月19日,这个日子在抚顺铝厂的历史上熠熠生辉。那一天,出铝工人抽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包铝水,精心铸成了一块小铝锭,作为礼物送给了毛主席。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抚顺铝厂人的一份心意和承诺。

        随后,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铝镁工业,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来到抚顺铝厂。1955年,更是组成了赴苏实习组,赴苏联学习先进的镁冶炼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为抚顺铝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厂长和老干部们回答记者提问的录像

05:34

       访谈中,老一辈抚铝人纷纷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们提到,当时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还讲述了两个令人动容的小故事。在铝电解车间,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和粉尘飞扬,有一次,一个父亲来车间找儿子,儿子就站在他身旁,但他却没能认出来。另一个故事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夏天时,工作结束下班时工人们脱下厚重的工作靴,竟能从中倒出许多汗水来。而在镁车间,由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氯气,工人们不得不佩戴防毒面具进行工作。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职工的工作热情却异常高涨。那时的工资水平虽不能与今日相提并论,但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足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温饱,电解工人因为工作环境异常艰苦还能享受到发放牛奶等福利待遇。更值得骄傲的是,抚顺铝厂是中国铝工业的奠基和领军企业,向全国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带动了全国铝工业的发展。鼎盛时期的抚顺铝厂有职工和家属五万余人,它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为职工及其后代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学校、技校、食堂、医院、商店......这一切都让职工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工人们无限的创造力与奉献精神,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他们的光荣事迹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三代国家领导人来铝厂视察的珍贵照片

        谈及抚顺铝厂的历史地位,老厂长和老同志们难掩自豪之情。他们提到,正是因为抚顺铝厂对国家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才赢得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的亲自视察与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抚顺铝厂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抚铝人辛勤付出的最高赞誉。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抚顺铝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电费高昂等多重因素,其主体生产车间和优良资产转制成为中铝公司抚顺铝业公司,继续在新的历史舞台上发光发热。原抚顺铝厂得到国家关怀和支持成为全国最后一家政策性破产企业。

        访谈结束后,两位记者又前往原抚顺铝厂旧址进行了参观,用镜头定格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记者们此行不仅深入了解了抚顺铝厂的辉煌历史,更让她们感受到了“抚铝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正是这种精神,撑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阅读 12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