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人民的数学家

716班潘辰熙
创建于08-19
阅读 2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他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他就是华罗庚

40年前的4月30日

华罗庚教授在美国

正式接受美国国家科学院

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

他是首位获得这个称号的中国籍科学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故事

数学天才华罗庚的求学之路

   华罗庚出生于1910年,那时很多家庭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求,更别提追求知识教育了。华罗庚家的情况也一样,家中只靠一个杂货铺维持生计,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但是华罗庚从小就热爱学习,特别爱思考问题,而且做什么都很认真。父亲不想让他白白浪费这个天赋,于是决心送他读书,接受最好的教育。

   华罗庚也并没有辜负父亲,步入学校的他,学习非常刻苦。小学毕业后,他考进了当地的初中,数学老师王维克从作业涂改处发现了他解题的多思路特点,并有意识加以培养。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他完成初中学业后,家里已经拿不出学费供他继续上学。无奈之下,他只能辍学回到老家,但是他是一个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人,不能去学校,那就自己在家学习。这个看起来异常艰巨的任务,在他的身上实现了。

   经过五年的时间,华罗庚全部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课程。但是即便他已经如此努力,命运却还是没有眷顾于他。1929年,华罗庚感染了重病,痊愈之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造成左腿残疾,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走路。他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这种费力的步履,却被华罗庚幽默地称作“圆与切线的运动”。

众多成就悉数归入囊中

   贫病没有消磨华罗庚钻研数学的热情,随着不断深入钻研,他的数学水平不断精进。

   有一天,华罗庚发现了著名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一处破绽,并以此发表论文。这篇论文轰动了数学界,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杨武之(杨振宁之父)首先看到这篇文章,并将文章推荐给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熊庆来当时就认为:华罗庚他日将为异军突起之科学明星。在熊庆来的帮助下华罗庚被安排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员。

   1933年,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首席教授哈代鼓励他申请博士学位,华罗庚却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两年时间,华罗庚写了20篇论文,他提出的“华氏定理”还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赞许他为“剑桥的光荣”。

   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3个人,研究多复变函数的华罗庚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科学杂志《世界科学》1985年发表《华罗庚形成中国的数学》一文称,“华罗庚一直没有得过任何学位,然而成了数学界的大人物,他写了9本书,并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150篇文章。”

为同胞与祖国两度回国,撒播科学种子

   抗战爆发后,华罗庚忧心如焚,他放弃了应邀访苏的计划,于1938年回到祖国。华罗庚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白天,他拖着病腿给同学们上课。晚上,就着昏暗的油灯埋头苦学。就是在那样困顿的条件下,1941年,华罗庚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1946年,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后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决定返回祖国。到达香港后华罗庚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950年,华罗庚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等职,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此外,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电讯网络研究室被撤销。原研究室主任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专家闵乃大教授,另外两名成员一个是电机系毕业生王传英,一个是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夏培肃。华罗庚便表示愿请这3个人到数学研究所搞电子计算机。华罗庚将他们请到家中,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56年春,由毛泽东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发展科学的十二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事业等项目列入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了以“先集中,后分散”作为拟定新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划的原则,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如今,我国计算机事业蓬勃发展,而华罗庚堪称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第一奠基人。

   

讲大白话的“人民的科学家”

   1958年,华罗庚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1960-1970年,曾有过一阵“华罗庚热”。华罗庚所到之处,总会有很多群众赶来听课,高校、科研院所、工农一线、厂矿车间的都有。

   “一个数学家,竟然能够直接给一线的工人讲课,工人还能听懂,立即动手解决问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长池宏说,他曾跟随华罗庚担任助手工作。华罗庚在向工人们解释什么是统筹法的时候,用的是“烧水泡茶喝”的大白话。

   为了让更多工人受益,1965年,华罗庚把深奥的数学原理转变为最朴素易懂、易操作的“双法”(优选法、统筹法),写成了几乎全是大白话的小册子《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与此同时,华罗庚身先士卒亲自去了20多个省份办培训、搞推广。

   在他的带领下,研究应用推广“双法”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20世纪60年代开始时,参与者只有他和几个学生;1972年形成“双法”小分队,1977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应用数学研究推广办公室”;到了1981年,“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各地分会也设立起来,“双法”推广工作有了进一步条件保障,成为服务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1978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4月,华罗庚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6月3日,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12日下午,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演结束,在接受献花的一刹那,华罗庚倒在讲坛上,当晚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就在华罗庚逝世前半个月,一位记者曾问他,“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华罗庚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如今,华罗庚的名字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他写的课外读物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基于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将他列为88个当代数学伟人之一,国际学术界将浩瀚星空中一颗国际编号为364875的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更是称赞他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阅读 2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