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宋文玲
阅读书目——《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
本书的作者陈静静博士从事多年来的课堂观察分析中,提炼了当今学生学习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虚假进度与真实学习的落差。深入浅出地列举了多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案例,她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有互相关怀的同伴,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趣味性,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表达的自由,包容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发现。
学困生成因模型
学生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为了避免教师的乘法,采用“假装学习”的方式来逃避。会表现出非常遵守规律,比如坐姿非常端正,对教师察言观色、与教师高度配合、紧跟教师的步调,不对教师的教学进度造成任何干扰;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力量打破学困生的死循环。
让学习真实发生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
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来自自身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本能,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思考、探索、研究来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知识和能力。无论从学习环境的构建、人际关系的建设还是学习任务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兴趣、爱好、特点和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建设关注安静安心的学习环境,关注相互倾听的互学关系的建立,关注高品质学习的设计,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真正完成面向深度学习、真实学习发生的课堂转型,教师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理解、倾听方法的锤炼以及对原有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
学习共同体是对教育生态的系统性改变,我们每个人既是变革的推动者,也是变革的受益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肩负着教育的义务与责任,我们不是社会的旁边者,而是命运的共同体。